中国气象报记者 高琳 潘继鹏 潘俊杰
巍巍天山,茫茫大漠,在2010年10月到2012年12月的700多个日日夜夜里,记录着全国气象部门援疆干部无怨无悔的奉献。从踏进新疆这片热土的那一刻起,援疆干部努力克服种种困难,扎实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爱心、智慧和心血为新疆气象部门出谋划策,用援疆丰硕成果谱写气象事业共同繁荣发展的篇章。
架起对接桥梁 人才双向流动
2010年10月,全国气象部门新疆工作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自此干部人才援疆工作正式拉开了帷幕——来自全国气象部门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两个计划单列市气象局和7个中国气象局直属事业单位的36名援疆干部,承载着重任、希望和嘱托,从全国各地奔赴新疆。
“干部人才援疆是新疆气象部门培养年轻干部和青年科技骨干的重要平台和途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书记杜继稳说,“干部人才援疆是气象部门援疆的重要支撑点。援疆干部为新疆气象事业带来的智力支持,对提升各单位的业务服务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疆气象部门在干部人才援疆方面有着独特的思路。为避免盲目性,新疆气象部门根据干部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双向交流,从对口单位引进急需的管理、业务科研和气象服务优秀人才,充分发挥援疆干部“传帮带”的作用。
为拓宽新疆气象部门干部培养渠道,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新疆气象部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分两批在全疆范围内选送37名处级领导干部到江苏、广东、浙江等对口援疆省份进行为期两到三个月的短期挂职。
伊犁州气象局副局长艾力汗刚刚结束在广东两个月的挂职。她用“学习理念、广交朋友”来总结此次交流学习的收获。
艾力汗告诉记者,此次挂职让她感觉到了新疆气象部门在理念上与广东存在的差异,也让她在思想认识上有了质的飞跃。
“广东人有一种敢想敢做、勇于尝试的精神,他们把这种精神带到工作中。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艾力汗说,通过挂职,她对气象现代化建设以及现在新疆各地(州、市)进行的防灾减灾指挥中心建设有了深刻认识。
杜继稳说,处级领导干部赴对口援疆省份气象局挂职锻炼,是干部人才援疆的重要方面。通过挂职,让干部“走出气象看气象,走出新疆看气象”,多学、多问、多思,扎实提高自身能力,认真思考新疆气象事业跨越式发展问题。
勇担工作重任 传播先进理念
援疆先援观念。“援疆干部来到新疆以后,充分发挥他们在业务、科研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勇担重任,为受援地气象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新疆区局主管干部人才援疆工作的副局长魏文寿说,“更重要的是,他们将各地先进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理念带到新疆,使新疆气象人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
2011年9月28日,第三届全疆天气预报技能竞赛落下帷幕,阿勒泰地区气象局代表队获团体第一名和个人全能第一、二名。
“阿勒泰气象台原来预报质量在全疆排名靠后,在前几届预报技能竞赛中都与名次无缘,2011年却能异军突起,这主要得益于援疆干部荀纪伟为阿勒泰带来的先进经验、方法和模式。”魏文寿说。
荀纪伟是吉林白山市气象台台长,2011年作为援疆干部来到阿勒泰地区气象台任台长。荀纪伟借鉴白山市气象台预报竞赛的成功经验,将白山的工作理念带到阿勒泰,大胆起用年轻选手,对选手进行20多天的封闭式集训。
“准备竞赛的过程是一个提升信心、凝聚力量和培养人才的过程,也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荀纪伟说。
通过参加预报技能竞赛,阿勒泰气象台业务质量稳步提升,综合预报能力和预报服务水平都到了提高。荀纪伟也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阿勒泰全体气象干部职工的信任。
2012年6月30日,周昌云受江苏省如皋市气象局委派,只身一人来到新疆伊犁州察布查尔县气象局。刚下飞机的第一天,伊犁就发生了6.6级地震。周昌云马上投入到抗震救灾气象服务工作中。他参照江苏省气象决策服务内容,指导察布查尔县气象局开展乡镇短时临近预报服务,使抗震救灾气象服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塔城局援疆干部积极牵线搭桥,主动寻找项目,拓宽气象服务领域;阿克苏局援疆干部为当地积极争取资金开展业务服务项目建设;乌鲁木齐局援疆干部带领技术人员制作第五代中尺度模式和大气污染物扩散项目;区局援疆干部对现有预报模式升级,开展精细化预报研究……一桩桩、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无不显示出援疆干部对新疆气象事业的深厚感情。援疆干部就像一条纽带,使新疆与对口援疆地联系更加紧密,沟通更加顺畅,感情更加浓厚。
真情与关爱涌动 结下深厚友情
从自己的家乡到新疆工作,无论时空跨越,还是心理冲击,对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是难以言表的复杂挑战。但为了这一份责任,援疆干部宁愿舍弃舒适的环境、安逸的生活、温馨的亲情、繁华的都市。
魏文寿说:“援疆干部不管做多少工作,能到这儿来,就是一种奉献。”因此,新疆区局以及各地(州、市)受援单位领导对援疆干部工作十分重视,千方百计、尽己所能地为援疆干部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刚到新疆不久,周昌云就生了一场病。受援地察布查尔县气象局领导了解到这一情况,特别关心周昌云的食、宿、行等生活问题,对他进行帮助和照料,让身体不适的周昌云感动不已。
“我们援疆人员首先要习惯这里的生活环境。”周昌云说,“对于有些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南方的援疆干部来说,气候不适应,再加上饮食不习惯,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等一系列现象。领导的关心和帮助,自己的坚强适应才使病情得以控制。同事的帮助和交谈使我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我少了一份想家的感觉。”
援疆干部告诉记者,要想顺利完成援疆工作,必须克服思想关、环境关、生活关这“三大难关”。离开了原本熟悉的生活环境、远离家人朋友,寂寞是援疆干部的共同特点。为了排解援疆干部远离家人、孤独寂寞的问题,受援单位为援疆干部安排文体活动室,购置乒乓球、台球、棋类等文体娱乐设施,让援疆干部每天晚上和周末,都能有休闲娱乐活动。
新疆气象部门各受援单位还加大投入,用于援疆干部住房的修缮和生活设施、办公设备的购置。绝大部分援疆干部被安排在受援单位的周转房或租住房里。
记者在援疆干部徐远波、周守华的住处看到,这里窗明几净,沙发、电视、茶几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这是博州气象局专门为徐远波、周守华安排的宿舍。一年多的时间,他们已经与博州局的同事结下了深厚友情,成为新疆气象人中的一员。
大漠胡杨,天山飞雪,茫茫戈壁,冬季的新疆寒冷而荒凉。援疆干部如涓涓细流,用智慧与行动润泽着新疆,为新疆气象事业播种着希望;受援单位对援建干部的关爱与真情,如缕缕阳光,给援疆干部送去温暖。
(责任编辑: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