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特派记者 刘珺
“爸爸,小心点!”这是黑龙江省抚远县气象局胡晓光5岁的儿子每次和他通电话时都要说的话。受黑龙江汛情和城市排水口的双重威胁,8月14日开始,“中国东极”抚远县气象局遭受洪水侵袭。作为抚远气象局的一名普通职工,胡晓光已连续七天坚守在气象局,在他心中始终铭记着两个字:坚持!
在强降雨频繁侵扰黑龙江之际,记者近期探访了抚远县气象局。由于处于地势低洼的江边,抚远县气象局在此次洪水中也严重受灾,而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这里的气象人仍然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胡晓光告诉记者,由于抚远县气象局地势偏低,江面上涨的水汇集至此,排不出去形成倒灌致气象局被淹。远远望去,气象站仿佛“孤岛”。
记者在现场看到,抚远县气象局已全部浸泡在江水中。由于积水较多,记者必须沿着气象局院四周筑起的沙袋,扶着围栏进入气象局大门。气象局院内积水最深处达半米,局楼前有个“马葫芦”(在东北方言里表示“下水道”)被淹,工作人员特别放了安全提示牌,以防有人靠近发生危险。虽然办公楼内尚未进水,不过由于屋内湿气较大,墙皮大量脱落,2米多深的地下室已完全被淹。
全局10名职工中,7名男职工全在抗运、灌注、堆积沙袋以及抽水,不分昼夜,主要负责体力活儿;3名女职工承担起了所有观测、预报、整理材料、上报、汇报的工作,每天都没有固定的睡眠时间。
因为洪灾,每人都身兼多职。胡晓光说,原本他是负责农业气象的,但现在是危急时刻,没有具体分工,能承担的都要负责,比如维护观测场内的仪器装备。为了避免观测场内外传接盒进水,他特意用铁架将其架高约1米5,因为它是采集气象数据的重要仪器,没有它,其他的观测都是徒劳。
另外,为了保证屋内不进水,使得气象业务能正常运行,还启动了五台水泵24小时不间断排水。
胡晓光指着堆在一旁用来填充沙袋的泥土告诉记者,气象局周边的泥土、运输车辆等都是想尽办法从当地获取到的,眼下任何救灾物资,即便是泥土,对他们来说也都弥足珍贵。
作为祖国东极第一道气象站的气象人,面对如此大的洪灾,胡晓光说,能够保障气象业务的正常进行是他最大的荣耀。坚守,不单单是保卫气象局的业务技术运行,也是保卫县里的重要关口,能坚持一天就坚持一天,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坚持到最后一刻,及时准确地保障各项气象服务。
毕业后恰巧被分配到抚远县气象局的胡晓光,至今已工作7年。在他眼里,抚远风景宜人,民情朴实,老一辈气象人的精神品质一直在激励着他,传承气象人的精神是他毕生追求。这几天,尽管胡晓光每天为大家购买食品时都会路过家门口,可他都没有回去。在记者问及亲人们对他的叮嘱时,他哽咽了。
在气象局边上,记者巧遇特地到江边来看水位的抚远县当地居民孙维佳,他指着江面上的两个“水上餐厅”说,原来经常光顾这里的餐厅,原先两米高的台阶现已完全被淹没。当记者问到洪灾是否给他的生活带来影响时,他表示感触很大。孙维佳是个生意人,长期与俄罗斯人打交道,这次洪灾直接断绝了他的生意来源。如果按每天亏损五千元保守来算,损失不可估量,所以他每天都会骑自行车到江边看水位变化。
面对汹涌的洪水和日益严峻的险情,抚远县气象局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一些书籍和物品都放在了办公室柜子高处,部分档案、资料和微机等重要物品进行装箱转移,气象通信指挥车随时待命。同时当地也已安装调试好应急观测站开展对外服务,随时准备撤离。“抚远县气象局站址即使被淹,观测业务和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也绝不能中断。”胡晓光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