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一线】黑龙江肇源:洪水不退 服务不止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7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刘晶 记者袁长焕

  一名刚上班的观测员笔直地站在堤坝上,脚下是流速到达1万2千米每秒的湍湍江水,他一手平托着手持观测设备,一旁放着雨量筒,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这是发生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防洪大坝上的一幕。

  自从入汛以来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松嫩两江共计169公里沿江地段水位全面超警戒水位,往年河面宽度只有300米左右,现在河面宽度拓宽了4倍左右。

  肇源地处第二松花江和嫩江汇合处,是松花江的起点,嫩江的终点,紧邻大庆,位于哈尔滨上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一旦肇源堤坝有失,洪水将毫无阻拦直奔大庆油田,省会哈尔滨也会受到威胁。“死守肇源堤坝”,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专程赶赴肇源抗洪抢险一线检查指导工作时下令。

  “为了这个目标,我们拼尽全力。”声音来自一位个头不高,头发已有些凌乱,一脸疲惫的男人——肇源县气象局局长高见,已经4周没有回过家了。

  “全局总共有6个人,每天都会派到坝上两名同志,进行人工观测工作,由于条件较差,没有可移动的自动站设备,观测工作全部靠咱自己员工手持设备,省局正在为咱解决,大家还要再坚持几天。”宽广的江面,滔滔的江水,堤坝上微微驼着背的高见显得更加渺小。“再坚持坚持,马上就会好起来了……”

  “我们都轮换着托举监测设备,一个人举一会儿胳膊就会酸的。”下午2点30半,宋磊一边吃着局里给送过来的午饭方便面,一边说道,他刚刚上班两个月。由于汛期工作量剧增,加之配合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各项工作,局里仅剩下的4个人中,每天能够抽调出人员一路泥泞颠簸的将午饭送到坝上值班人员的手中都远远过了午饭时间。

  “今天晚上没有天气过程,一会回家好好休整一下”高见对宋磊嘱咐道。因为是手持设备,白天伫立风雨中观测数据早已不值一提,“晚上有过程,我们人员就不能回家,最担心后半夜,大家身体都已快到极限了,坝上泥水交融,一个瞌睡万一滑到江中,太危险了,每次有人守夜,我就会隔段时间打个电话,时刻提醒安全。”说起守夜高见显得忧心忡忡。

  “李辉24小时没合眼了,我得马上回去,让他休息一下,哪怕一个小时也好,再这么撑下去,人会受不了的。”高见送过饭,转身驱车向局里赶去。昨夜是副局长李辉值夜班,一夜风吹雨淋、蚊虫叮咬,早8点交接班完毕,来不及早饭、来不及洗漱,一头便又扎进每天的会商、分析云系走向,向各级领导提供材料等各项工作中。“少喝水,坝上没有厕所,也没有时间上厕所。”见到李辉时他说道,“确实挺累的,但是也要坚持呀!”

  为维护全县观测设备正常运行,副局长赵景刚为保证全县所有仪器正常运行,观测数据准确可靠,承担起了各个观测点的仪器维护工作,由如上了膛的子弹,随时待命,随时冲锋。

  在二站镇文化村地方段还“钉”着这么一辆车,自12日起,这辆车就不曾移动过,这是大庆市局驻派的由3名共产党员组成的现场服务小组的大本营——车载式移动自动气象站。3名现场服务人员24小时坚守在防洪第一线,每3小时为防汛指挥部提供一次现场气象要素信息及未来天气形势分析。

  “我们这条件还好,每天晚上车里留一个人守夜,记录数据,其余两个就可以到指挥部休息了”现场服务小组的同志们介绍,没有丝毫的怨言。说是防汛指挥部,而实则就是向当地农民家借的小房子,全市各部门抗洪人员都会来此休息,走进去,扑鼻而来的的是浓重的汗气味,迎面而来的是嗡嗡作响的蚊虫,绕过人,找个空地,便称之为休息而已。

  “不到现场,怎么也想不到形势这么危急,条件这么艰苦,大家如此坚守,咱们气象人真心让人敬佩。”刚刚从前线慰问指导回来的杨翚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泪水多次在眼中停留。

  (责任编辑:孙祎)

相关新闻: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