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 罗丹 谭萍报道 9月3日至9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率气象法执法检查组对湖南省贯彻《气象法》情况进行检查。执法检查组先后到长沙、邵阳、娄底进行执法检查,并到邵阳市气象局、娄底天气雷达站、新化县气象灾害防御与农村气象服务示范村水竹村实地了解湖南气象执法现状以及气象为农服务情况。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于新文等有关人员陪同检查。
9月7日上午,张宝文率检查组一行来到湖南省气象局,参观了公共气象服务平面和预报预测业务平面,详细了解了预测预报、防雷业务、人工影响天气、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气候业务等业务系统,听取了专业气象、气象影视、气象短信、气象宣传等气象服务情况介绍。张宝文非常关注今年高温干旱对于湖南经济民生的影响,当得知湖南气象部门今年以来发布了1.87亿条气象预警短信,他非常高兴地说:“你们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得非常好。”在参观过程中,了解到气象部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预测方法逐步优化,为国民经济建设方方面面提供重要保障,张宝文说:“气象工作非常重要,全方位、立体化、现代化的服务延伸到社会各个部门、领域,在农业发展、气象灾害预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张宝文对湖南贯彻实施《气象法》予以高度评价。他指出,气象工作事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基础性公益事业。湖南省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气象法》,依法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依法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充分发挥了气象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张宝文就进一步贯彻落实《气象法》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要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妥善处理城市发展与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关系;二是要依法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保障能力的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落实各项防御措施,严格执行气象预报、警报和预警信息统一发布制度;三是要依法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积极做好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四是要把气象为农服务放在重要位置,加大气象服务“三农”的力度,拓展气象为农服务的新领域,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五是要切实保障气象事业的投入,全面落实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加大对气象工作的投入力度,促进气象事业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检查组在长沙听取了湖南省贯彻实施气象法汇报会。汇报会由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明华主持,湖南省副省长张硕辅代表湖南省政府向检查组汇报了湖南贯彻实施《气象法》的情况。张硕辅表示,湖南将继续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气象信息发布于传播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增加对气象事业的投入,加强地方性气象法规建设,认真按照执法检查组的意见和要求,依法发展气象事业,让气象事业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经济社会的发展。
(责任编辑:赖敏)
延伸阅读:
湖南:《气象法》保障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随着《气象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湖南气象事业步入了依法快速发展的轨道。2003年以来先后出台的《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湖南省雷电灾害防御条例》以及关于加强气象社会管理和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一系列政府规范性文件,在《气象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关于地方气象事业投入、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天气预报节目制作、气象信息发布与刊播、雷电灾害防御等规定,为湖南气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
湖南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积极作为,全面梳理了气象社会管理职责,加强对实施《气象法》监督检查,依法履行法律法规所赋予的各项气象社会管理职责。“气象立法工作并非一帆风顺的。”湖南省气象局长常国刚向张宝文介绍,防雷条例的出台历时三年、经过两届人大常委会议四次审议。“虽然过程不易,但把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常国刚说。条例出台后,防雷行政许可、行政执法和防雷宣传在全省普遍开展起来,促进和规范了社会防雷工作,雷电灾害发生率显著下降。气象部门开展了雷电监测预警服务,开展了“防雷减灾科技进乡村”活动,发放防雷器材和防雷科普宣传读物,建设了43所中小学防雷示范工程。溆浦县山背村先后建设了三期防雷示范工程,山背村因雷击灾害而得名“雷击村”,也因为防雷工程有效保护了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成为科学防雷成功案例。
为了保障气象探测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代表性,湖南各级气象部门按照《气象法》的规定,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为气象探测环境系上“安全带”。目前,市县两级政府已经将气象探测环境行政许可列入建设工程审批流程。湖南已建或在建的共11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形成覆盖全省的雷达监测网。建成3448个区域气象自动观测站,覆盖全省所有乡镇。中国气象局南方综合气象探测试验基地在长沙落户。
湖南气象部门积极主动强化与农业、交通、国土等部门的联动,联合开展气象灾害防治。充分利用手机短信、电视、广播、电话、报纸、互联网、微博、电子显示屏等传播载体,实现了公众气象服务广覆盖。目前,每天制作发布各类气象电视节目110余套。全省手机短信决策气象服务用户达18万人。气象信息员4.4万余名,覆盖了100%的行政村。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2003个,覆盖了91%的乡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基本形成,有效提高了气象灾害防范和处置能力。今年8月,台风“潭美”袭击湖南,湖南省气象局联合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发布1700万条“潭美”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防御强降雨带来的灾害争取了宝贵时间,暴雨虽然导致了全省156个乡镇36.1万人受灾,却取得“零伤亡”的服务效果。湖南省长杜家毫来省气象局调研时说:“气象服务是政府向老百姓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重要体现,是政府重要的参谋和助手。”
今年7月以来,湖南发生了特大高温干旱灾害,全省开展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飞机、高炮、火箭立体式人工增雨作业,在农业抗旱、水库增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老百姓把人工增雨当作政府领导抗灾重要体现,气象服务热线每天收到乡镇干部和农民要求开展人工增雨的请求。7月1日至8月24日,全省14市州82县(市、区)作业1756次,累计影响面积7.1万平方公里。此外,在湖南受台风“尤特”影响期间,充分利用云水资源开展飞机增雨作业11架次,有效缓解旱情。
近年来,气象部门在加强气象综合观测、预测预报、预警服务的同时,还结合湖南经济发展和气象业务的实际,开展了一系列气象科学应用研究,特别是与袁隆平超级杂交稻研究团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袁隆平院士曾评价说:“如果没有气象部门提供的科学依据,超级杂交稻的成功至少要推迟好几年。”由气象部门牵头完成的重大科研项目“湖南省极端气象灾害预警评估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应用”也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