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天气”微博:感知民声 听取民需
“粉丝数852409,微博数2999,活跃度84.67,传播力89.28……”今年7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河北天气”新浪微博进行了统计分析。河北省气象局官方微博——“河北天气”以总分87.96的成绩,荣居2013年上半年政务微博影响力排行榜气象机构类第一名。
“夏季的雷雨总是行色匆匆、急脾气,爆发力强、局地性强、雨量大小不一。朋友们下班后尽量早些回家,傍晚减少外出,以防雷雨突袭。”“河北省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目前,各地云量逐渐增多,南部和西北部地区已有降雨云团生成,预计降雨主要出现在今天傍晚到夜间,中南部地区雨量较大。”“七下八上”是河北的盛汛期,针对每一次会带来较大影响的天气过程,“河北天气”都会进行微博直播,从预报预警到温馨提示,从降雨实况到暴雨防御贴心建议,气象部门通过微博与“粉丝”积极互动。
“每天关注‘河北天气’微博发布的天气实况,已成为一种习惯。”“粉丝”留言说。
“河北天气”微博的专职维护人员告诉记者:“我们除了发布天气预报、天气实况外,还会发布河北各地空气质量排行榜等内容。遇到重大天气过程,我们会24小时直播天气实况与趋势。”
“这是我们监测天气用的仪器。”“看,这是气象应急车。”在今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当天,“河北天气”微博几乎每10分钟就发布一条信息并配上形象的图片。“粉丝”纷纷留言:“微博的现场直播,让人身临其境,感受气象开放日的活动现场,增长了气象知识。”
事实上,“河北天气”微博早已成为网络时代气象科普宣传阵地。编辑每天都会针对当天的天气实况给出科学建议,如高温天气出游如何防中暑、夏季养生4宜3忌等。针对“粉丝”的提问,编辑也会用通俗的语言进行回答。
今年1月,全国气象部门首个微博发布厅——“河北气象预警信息微博发布厅”建成。7月,“河北气象预警信息微博发布厅”进驻新浪首页,网友在浏览新浪首页的同时,就可以直接进入预警信息发布厅页面,通过微博得到最及时的气象信息。
河北省气象局以微博发布厅为网络平台,以“微群”的方式征集微博中的活跃用户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队伍——“河北天气志愿者”团队。志愿者可以通过撰写微博“@河北天气”,并把所在地的天气实况、气象灾害现场图片发给微博发布厅,发布厅再转发,让公众足不出户便能了解各地天气情况。
在今年“防灾减灾日”到来前,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召开河北天气志愿者见面会,倾听大家对河北气象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河北广播电台农民广播总监刘同顺说:“希望气象部门将防灾减灾知识、汛期气象服务通过电波传到农业大棚和田间地头。”新浪媒体人、知名博主“无心画凡心”提出:“应舍弃死板的微博发报模式,以活泼幽默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抓准服务点。”
微博的生命力在于听取民声、解决问题。河北省气象局副局长彭军强调说:“微博工作应坚持以需求为驱动的服务理念,切实抓住不同时期公众的需求和关注热点,实现气象服务新突破。”(中国气象报记者 谢盼 通讯员 张博)
“天津气象”“天津天气”微博 :“小天”发布 大有作为
8月7日5时53分,天津市气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菲正在上班路上,她用手机客户端登录“天津天气”发出当日第一条微博:“早呀。小车骑起来,小风嗖嗖滴。”自从“天津天气”官方微博开通以来,微博团队的工作人员已经习惯了每天早上以这样的方式与“粉丝”们打招呼。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博获取气象信息,现在‘天津气象’新浪政务微博的‘粉丝’已突破102万个,在全国天气类微博中名列前茅,并且在以每天几百个的速度增长。‘天津天气’新浪微博‘粉丝’数也超过了40万。”天津市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周锦程说。
目前,微博已经成为天津气象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市气象局两个气象服务官方微博“天津气象”和“天津天气”被赋予不同的服务定位,“天津气象”是政务微博,相对严谨;“天津天气”以天气资讯为主,更加亲民。
微博为气象部门开辟了一条与社会公众直接互动的通路,微博团队成员吕红芳说:“我们不仅利用微博发布天气预报,还会及时发布最新的天气实况,解答‘粉丝’的问题,并将他们提出的问题及时反映给相关业务单位,向社会传递气象部门的正能量。”
今年8月,天津出现连续高温高湿天气,由于夏季降雨局地性强,降水量分布十分不均,网友们纷纷在微博上吐槽“预报不准”。遇到这种情况,微博团队及时以图表、文字等多种形式播报最新降水量,告诉大家下雨了,只是降水量分布不均匀,还积极邀请网友提供天气实景图片。
8月7日,微博团队在两个官方微博中分别发布了降雨预报:“下午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为了第一时间向“粉丝”们播报天气变化趋势,微博团队不仅密切关注雷达图、天气图,还“死守”市气象台的天气会商,向网友直播最新会商结果。
这样利用微博无缝隙地跟踪天气过程已不罕见。今年7月9日,天津出现一场明显降雨,市气象局启动暴雨III级应急响应,微博团队两名工作人员立刻进入响应状态,一个小时发布一次降雨实况,并在第一时间回复“粉丝”提问,引起广泛关注,转发和评论数达到800余条次。
“为什么夏天还会出现雾霾?”“降雨是怎样产生的?”在气象官方微博的评论中,经常能看到“粉丝”的提问。微博团队中的大多数成员不是气象专业出身,但面对这些问题,他们坚持“不漏答、及时答”。通过多方查找资料,请教气象专家,他们反复斟酌用词,用通俗易懂又幽默风趣的语言将看似艰涩的气象知识表达出来,“粉丝”们亲切地称呼气象微博为“小天”。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