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赵晓妮 庄白羽报道 8月4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获悉,刚刚过去的7月,全国平均气温22.1℃,较常年同期(21.9℃)偏高0.2℃。其中,7月新疆平均气温26.0℃,较常年同期(23.4℃)偏高2.6℃,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
7月,新疆、内蒙古东部、西藏中部局部等地气温偏高1℃到2℃,新疆大部地区偏高2℃到4℃。
据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张祖强介绍,7月,全国共144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宁夏、四川、辽宁、河北等地,其中新疆蔡家湖(44.4℃)、宁夏永宁(39.5℃)、四川金堂(38.9℃)等46站日最高温度突破历史极值。同时,132站发生极端连续高温事件,主要分布在新疆、西北地区东部及东部沿海地区等地,其中新疆若羌(20天)、民丰(20天)、且末(20天)等54站连续高温日数突破历史极值。
但并非全国都处于高温状态。在青海东南部、四川西北部、黄淮东南部、江淮、江汉、江南、西南地区东部,气温偏低1℃到2℃,江南大部地区偏低2℃到4℃。其中,江南地区平均气温26.4℃,较常年同期(28.3℃)偏低1.9℃,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值。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正研级高工钱传海介绍说,8月8日之前,江淮、江南大部、华南、四川盆地东部及江汉等地还将出现3天左右的高温天气;之后,“受冷空气和苏迪罗共同影响”,上述大部地区的高温天气将逐渐得以缓解。
张祖强提醒,8月份是高温闷热天气出现几率较大时期,公众需密切关注高温预报预警,减少户外活动,及时采取防暑防晒降温措施。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并做好抗旱工作和供水供电应急准备工作。
(责任编辑:唐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