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让别人干,我信不着
——记内蒙古突泉县宝石镇宝山人影炮手常玉军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09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中国气象报记者张静 通讯员宫克发

  “您好,这是我们炮点的班长,老常。”

  8月7日,雨过天晴,在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宝石镇宝山人工增雨防雹炮点,记者见到了在这里坚守工作二十年的老炮手常玉军。他也是这个村里的支部书记,更是唯一一个坚持做炮手的村民,习惯让我们称呼他“老常”。

  初见老常,身着略显破旧的紫色条纹T恤衫,皮肤晒得黝黑,个头不高,岁月在他的脸上写满了沧桑。

    常玉军向“根在基层·青春担当”2015年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调研实践活动第101团调研小组介绍人工影响天气装备。

  “您干这一行,这么久,不累吗?”

  面对这一问题,老常很实在地说:“累,当然累。越是下雨天,越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累倒不怕,有时候碰见打雷,真是心里一哆嗦。”

  他向记者回忆着2012年的情景,有一天夜里,他和另外两个炮手,陈英权、常晓冬在等待人影作业时机,突然一个火球从外面飞进了屋子,把三个大汉吓得退到了炕上。“那一次的经历,我真是害怕了,不想再干了。”老常说,“但是让别人干,我不放心,只要我能干得动,我就一直坚持下去。”

  在这里,记者很难想象老常的坚持。这个炮点是突泉县16个人影作业炮点之一,建有三间无水无电的屋子。一间用来工作,一间住宿,一间用来储存弹药。

  每年的4月20日至9月20日,是老常和他的两个同事最为紧张的五个月。在这期间,他们三人要24小时轮流值班,吃饭都是轮着回到村子里去吃的,睡觉就在工作室里的炕上眯上一夜。“晚上我看星星,还有虫叫呢!”说起夜晚的时光,不善言辞地老常说得是那么地自然。可是,在记者看来,是那么地孤寂。

  回想起,第一次当炮手,老常说:“那个紧张啊,硬着头皮上啊!”

  1996年的一天,老常第一次成为炮手。当时火箭弹刚刚送到炮点,人影作业必须得进行。“防雹对老百姓来说太重要了。”老常回忆着,“那个时候,顾不得害怕了。凡是只要认真去做,啥都不是问题。”

  就这样,老常在这里一呆就是二十年。人影作业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在这个炮点,平均每年要作业4到5次。老常回忆,最多的一次人影作业,他打了人影防雹弹102发。

  起初,村民并不认可。“本来能下雨,你们把云都打跑了?”“你这人影作业,把我家鸡都吓坏了。”……

  随着气象科普知识以及人影作业效益的凸显,村民越来越认可人影作业。蛤蟆甲村村支部书记董文秀说:“以前,这里一放炮,我就心里犯嘀咕,你们把云都打跑了。现在,我了解了,人影作业不仅可以增雨还可以防雹呢!!有时候,村民还让我问问老常,啥时候放炮啊?庄稼缺水了。”

  说到此,在炮点附近种甜瓜的老张也竖起了大拇指,“这些年,多亏了,老常他们了,我这瓜基本没受过雹灾。老常,你可要把这天看住了,别下雹子啊!”

  听着村民朴实地对话,看着老常认真工作地神情,记者对他们由衷地佩服着,那种敬业精神,对工作的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说起人影作业,这个工作的危险系数真的很高。“每年,我们都对人影炮手有培训,包括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等。”突泉县气象局局长张金辉说。

  “这个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炮手陈英权说,“老常现在已经成看天识云的专家了,他一看这天,就能知道能不能作业呢!”

  老常笑了笑:“干了这么多年,经验积累了好多了。一般情况下,凭着经验我都会向上级请示,能否作业,县气象局也会给我们指导作业。这件事,马虎不得啊!”

  人影作业安全是这项工作的重点。这么多年来,这个炮点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弹药库4个门分别由2个人拿着钥匙,在人影作业时,也是三人同时在岗,协同配合。“人影作业时机有限,抓住时机需要我们一同努力。”老常说。

  记者了解到,这个炮点辐射范围在44400亩地,果树占地550亩,一共44900亩。这里也有老常家的300亩地。“为了村民,为了自己家的庄稼不受雹灾,我会把这件事坚持下去。”老常说。

  

  (责任编辑:栾菲)

  

相关新闻: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