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抗洪精神在洪流中传承
——长江流域湖南段防汛备汛一线直击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6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中国气象报记者 段昊书 罗丹 通讯员 张倩

  5月中旬,三湘之地的天气仍算得上宜人,不少岳阳市民会在下班后到南湖广场跑步健身,大堤下的洞庭湖水显得如此静谧。

  然而,看似安静的洞庭湖,此时水位已经远超历史同期;而在18年前,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正是军民一心与洪水搏斗的“主战场”。

  回看1998年,当年在气象预报一线的姚蓉说,如果有今天的技术手段,做起预报会更有底气;当年目击溃决事件的汪业新说,教训沉重,相信昔日灾难不会重演;当年坚守抗洪一线数十日的吕明说,经历了那个夏天,至今都可以坐着睡觉……走进记忆,带着思考:且看今年汛期,湖南准备好了吗?

    看防汛形势 特点与1998年相似却更复杂

  1998年汛期紧张的形势,从6月一直持续至9月。“湖南水系发达,长江是防汛重点,却又不能只盯着长江干流。湘江、资江、沅水、澧水‘四水’注入洞庭湖,而洞庭湖则以松滋、太平、藕池‘三口’与长江相连。单一条沅水的年径流量,就比黄河还要大。”湖南省气象局局长常国刚说。

  通常,四水流域与长江干流的降水集中期,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别。先是四水流域降水较多,洞庭湖水位高涨;长江流域主汛期时,四水洪峰已过,长江来水则可以集蓄在洞庭湖。但在1998年,洞庭湖高水位却与长江干流洪峰“撞”在一起。

  

  5月11日,记者深入湖南防汛一线采访。

  1998年6月中下旬,资江下游、湘江中下游的暴雨洪水,7月下旬澧水、沅水、资江的暴雨洪水,均与长江洪水遭遇,形成1954年以来湖南最大洪水。湘江下游、澧水流域先后出现超历史最高水位洪水;洞庭湖湖区超警戒、超危险水位时间持续两个多月。8月20日,洞庭湖城陵矶水位高达35.94米,创历史纪录。

  在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下,那刻有1998年历史最高水位纪念石碑,向人们无声述说着当年荡气回肠的抗洪史诗。   

  “1998年时,洞庭湖区3471公里大堤,其中1100公里靠临时搭建的子堤防御洪水;湖南境内140公里长江干堤,其中110公里需要加筑子堤。”时任岳阳市气象局副局长吕明说,“子堤”就是用沙袋在大堤上垒出加高挡水的“临时堤”。当年8月岳阳市南湖大堤影像资料显示,洞庭湖水已经没过子堤一半高度。此时,洞庭湖水位比岳阳市区高出数米。

  1997年12月至1998年1月,湖南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倍,株洲、衡阳等地出现“冬汛”;而2015年11月至12月,全省平均降水量则较常年同期偏多1至2倍,湘南地区更偏多2至3倍,湘江中上游也出现“冬汛”。

  “今年降水的极端性更强。”湖南省气候中心首席专家谢益军指出,2015年11月,全省平均降水量174.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6倍,为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多;2016年4月,湘中及湘南7县(市)累计降水量突破当地有连续气象记录以来的同期最高值。

  此外,湖南防汛工作也与长江流域其他省市有些不同。一是堤垸防洪。“堤垸”指的是用挡水堤围起湖泊沼泽改为的农田、居所,由于河湖水位远高于垸内,一旦溃决后果不堪设想。二是水库防洪。不少中小水库的防洪作用有限且建成年份久远,如今已成为下游安全的一大威胁。三是尾矿库防洪。湖南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中小型煤矿也一度“遍地开花”,强降雨后,尾矿库区会成为只进不出的“人造湖泊”。

  “特别是后两者,现在防汛压力还要甚于1998年。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及城市内涝,也是当前防汛工作的重、难点。”常国刚说。

    看预报服务 现代化建设积累“底气”

  1997年11月,气象部门作出1998年汛期湖南降雨偏多的预测结论;随后又准确预报了6月及7月下旬的几次强降水过程。但受技术能力所限,预测预报服务在时间、空间精确性上仍不如人意。

  如今已是湖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的姚蓉说,“那时基本没有可参考的数值预报模式资料;全省只有3个探空站、97个地面站;只有较为老旧的711、713雷达共4部,卫星云图资料稀缺。做预报基本靠经验。”

  

  5月11日,位于洞庭湖旁的岳阳国家基本气象站。如今,湖南省已经建成了97个新型国家自动气象站、7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段昊书摄影

  “岳阳当时有一部711雷达,但却不能24小时开机运转,否则容易烧坏。洞庭湖区小尺度高影响天气频发,要准确预报就得靠雷达。在水位最高那几天湖上几次出现强对流天气,雷达作用无法充分发挥给预报带来很大的困难。”吕明回忆道。

  在18年后,湖南已建成97个新型国家自动气象站、7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3497个区域气象站覆盖所有乡镇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村;暴雨定量预报、精细化格点预报、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等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最高精细到3公里的格点化模式预报资料可运用于预报服务当中;暴雨24小时预报准确率提高12.65%,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水平分辨率精确到乡镇,灾害性天气监测率接近90%。

  “1998年,省气象台只能制作未来48小时、14个市州站点预报;2016年,制作的是精细到未来三天的逐12小时预报,以及全省2000多个乡镇要素预报、99个县(市)未来7天多要素指导预报产品。”姚蓉说。

  资料共享及预报预警信息的传递、发布模式发生巨大改变。“1998年没有互联网办公。我们要从5点开始,挨个给成都中心气象台、武汉中心气象台以及贵州省、重庆市气象台打电话查询数据,再把订正后的预报产品传真给相关部门。”吕明说。

  湖南气象部门坚持推进决策服务与政府主导防灾减灾深度融合起到很好效果。2014年,省气象局成功搭建与省政府应急平台直连的气象端口,一条面向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决策气象服务信息快速直达通道建立。省长经常通过手机接收气象预警短信,直接部署防灾工作。湖南省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项目也与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完成无缝对接。

  技术在优化、机制在创新、能力在提升,但姚蓉认为,硬件提升是一方面,决定服务效益的关键还是在人。在艰苦条件下完成抗洪抢险气象服务,这种精神财富不会因时间流转而褪色。

  1998年夏天,连续20余天,吕明及省气象台赶来支援的专家则吃住都在岳阳市气象台,就是从那时起,吕明学会了坐着睡觉。7月23日,澧南垸决堤,在常德市澧县气象局工作的羿保平顾不上营救困在屋顶上的母亲,整夜坚守预报岗位。在全县被淹导致通信中断的情况下,时任张家界市慈利县气象局副局长李爱民游过近两米深的洪水,将天气预报信息安全送出……1998年,湖南省气象局被国家防总、人事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全国抗洪先进集体”。以1998年抗洪精神为激励、以1998年抗洪气象服务先进为榜样,这正是湖南气象部门部署今年防汛气象服务时所坚持的。

  常国刚说,18年后,所谓“底气”源于多年来推进气象现代化、深化气象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今年汛期,正是这些成果“亮剑”之时。

  看防灾能力 针对薄弱环节补短板

  当然,1998年大洪水留给今天的除了经验与激励,也有警示。

  1998年7月24日22时30分,在常德市安乡县安造垸,河堤已经从中间塌陷成“凹”字形,汹涌的河水从决口处喷出。时任安乡县水利局副局长的汪业新意识到,大堤保不住了!最终,洪水淹没当地三个乡镇,10.7万人当晚连夜转移,直接经济损失达23.5亿元。

  18年后,再次来到安造垸,洪水几个月的浸泡在建筑物上留下的痕迹随处可见。汪业新回忆,气象部门在当天18时便发布暴雨预警信息。19时许,大雨倾盆。接近19时30分,县防办接到报警,汪业新当即赶赴现场。

  “最初怀疑只是管涌,可到现场一看,发现问题不小。”在大堤内侧,碗口大的水柱已涌了出来。20时至22时,两小时内降水超过40毫米。21时前后,大堤开始垮塌。大堤本身设计并不符合标准,堤宽较窄,抢险设备难以运入。

  “客观上,河水水位持续偏高,大堤是按此前的最高水位39.38米修建的,但1998年的最高水位达到了40.4米。最初对险情预判有些不足。”汪业新说。

  “天气预报预警不可谓不及时,但灾害还是发生了。”亲历过1998年汛期服务的常德市气象台台长胡振菊说。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虽然是“发令枪”,但要想减少灾害影响,还需要做更多工作。

  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督察专员陈文平说,目前长江中下游基本形成以堤防为基础,三峡水库为骨干,其他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工程、平垸行洪等相配合的防洪工程体系。1998年之后,所有大堤都以当年出现的历史最高水位为标准进行加厚加高。水利部门还针对出现过险情的万余处堤防进行针对性翻修。

  “三峡工程是关键,据测算,它可使洞庭湖城陵矶汛期最高水位降低1米左右。”陈文平说,“目前,洞庭湖及‘四水’的总体防洪标准已达到20年一遇。”

  

  5月11日,湖南洞庭湖城陵矶(七里山)水文站附近已出现超常年同期水位。段昊书摄影  

  除此之外,湖南的水文监测技术能力在提升。以岳阳为例,当地基本形成以市级水文基地、4个基本水文(位)站、18个基本雨量站、17个中小河流水文(位)站、20个中小河流雨量站、152个山洪灾害站、11个地下水监测站等组成的站网格局;多普勒剖面流速仪等先进设备已运用于水情监测当中。

  山洪及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得到更多重视。目前,湖南国土资源部门已对全省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点进行摸底,确保每个村都有干部值守、配备监测员。气象国土两部门的合作日益紧密,各市州都在创新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预报预警合作机制。

  然而,考验依旧存在。“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流域没有出现过1998年那样的大洪水,这意味着防汛工作再未经历严峻考验,不能盲目乐观。”陈文平说。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6年5月26日一版 责任编辑:刘佳)

相关新闻: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