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大理:全域旅游做足“气象加法”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3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章慧英 关锋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气候怡人的云南大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里的美,在于气候,在于山水,在于人文气息与民族风情的天然交汇。

  大理白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大理州)气象局积极与当地旅游部门合作,主动融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开展苍山洱海旅游核心区气象服务、气象旅游观测系统建设、节假日民俗文化旅游气象保障、高原特色山村旅游气象预报等工作,突出大理全域旅游生态化,为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献智献力。

  美丽景观下的美丽行动

  ——服务旅游精品核心区

  “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大理州考察时,对洱海的保护治理作出重要指示。

  苍山、洱海属于大理州休闲度假旅游的精品核心区。为此,大理州气象局开展洱海保护治理气象保障服务,在洱海流域建成苍山-洱海剖面观测系统、洱海水上自动观测系统以及22个生态观测站,进行洱海生态气象服务研究。

  为增加洱海蓄水,大理州局开发空中水资源,通过人工增雨(雪)作业,在2017年增加洱海等库塘蓄水800多万立方米,有效改善了洱海水质;充分利用洱海保护治理大数据平台,每天向洱海保护指挥部提供洱海流域天气预报和气象实况数据,为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技支撑。大理州洱海流域保护局局长段彪说:“在洱海保护治理工作中,气象部门为用水调度提供了优质服务。下一步,希望与州气象局在洱海保护治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洱海的水清了,来越冬的红嘴鸥数量也越来越多,栖息地面积不断扩大。今年3月,洱海水质监测数据显示,洱海湖泊水质类别为二类,全湖平均透明度为2.39米,水质为优。站在湖边,可以清晰地看到摇曳的水草和游动的小鱼。

  民俗文化中的有力支撑

  ——保障多样化民族节日

  大理是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彝族、傣族、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也居住在此。祭祖节、三月街民族节、打歌会等民族节日,都是吸引游人的亮点。

  来自浙江的杨女士说:“这次来旅游,由于提前关注了‘大理市天气’这个微信公众号,未来一周的天气都了如指掌。带上的薄外套,也派上了用场。”说完,她加入到载歌载舞的人群中。

  为保障游客畅游大理,大理州气象局为交通部门提供铁路、民航、码头等区域的交通气象预警;针对苍山游客较多的实际,为森林防火指挥部实时提供森林火险灾害性天气信息;加强与旅游部门合作,利用气象绿色发布通道,做好精细化短临天气预报,增加州庆期间旅游气象信息发布的时效和发布频次……优质的气象服务,有效保障了当地多样的民族节日和庆祝活动顺利举行。

  “三农”产业里的科学依据

  ——助力乡村旅游和高原特色农业

  “周末带着孩子到田里,了解一下农作物,采摘原生态蔬菜水果,感觉非常好,适合一家人来玩。”来自当地祥云县医院的朱玉芳是该县龙云现代农业庄园的老顾客。

  依托生态环境优越、物种资源丰富的优势,大理州推出农家体验游、休闲养生游、乡村民俗游3条农业旅游主题线路。12个县市的特色高原农业生产区,以农产品质优味美等优势深受游客青睐。

  为适应旅游业发展新形势,大理州气象科技人员成立气象为农服务专家联盟,对乡村旅游、高原特色农业项目进行深入调研,制作适宜种植的气候区划;在漾濞、宾川、南涧、云龙等县的核桃、云药、烤烟、麦地湾梨等种植基地建设高原特色农业气象站,观测设备覆盖果园、药圃、鲜花基地,织起了生态气象监测网;开展农产品专题气象服务、技术栽培等服务,为相关部门和农户提供最佳的乡村旅游和观光采摘时段预报信息。

  龙云现代农业庄园负责人刘绍龙说:“园区内的气象监测系统,为生产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农产品喜获丰收的同时也带动了群众致富。”

  大理州气象部门将充分发挥气象基础性、前瞻性作用,促进大理全域旅游和谐发展。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8年5月23日二版 责任编辑:张林)

相关新闻: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