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风云四号全新资料改进“安比”路径预报
多元观测融合产品为台风预报提供重要支撑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23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中国气象报记者卢健 刘淑乔 王玫珏报道 7月23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上搭载的红外高光谱大气垂直探测仪资料滚动进入数值预报模式,成功改进台风“安比”的路径预报。据介绍,今年台风季期间风云四号卫星数十种全新遥感产品投入业务应用,天基、地基、空基多元观测融合产品更为丰富,为台风路径、强降雨、大风预报提供了重要支撑。

  

  风云四号A星气象卫星监测图(北京时间7月21日,14:00)

  

  风云四号A星气象探测仪GIIRS资料在中国气象局自主研发的GRAPES 4D-Var中开展同化应用,同化后,台风“安比”预报路径向北调整,中心位置更接近实况。

  7月18日20时“安比”形成后,5天时间中,风云四号卫星28种全新遥感产品持续锁定“安比”,为台风路径、强降雨、大风预报提供重要支撑。其中,风云四号上搭载的红外高光谱大气垂直探测仪(GIIRS)资料滚动进入数值预报模式,同化后台风“安比”预报路径向北调整,中心位置更接近实况;风云四号对流风暴产品帮助预报员更为直观地确定台风中对流旺盛之处;云顶高度产品反映出台风“安比”云系发展高度等。

  

  图为风云四号A星对流风暴产品。

  此外,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与风云四号互为补充。风云三号卫星微波成像仪穿透云层,“看穿”台风降雨分布,其提供的降水估计产品反映出台风“安比”每小时海面降水量信息。风云二号F星于7月20日14时至22日08时启动加密观测,观测频次为6分钟一次。

  

  图为风云四号A星大气垂直探测仪产品。

  据统计,7月18日至23日,台风预报业务对风云卫星产品资料需求量大增。在台风登陆前后48小时内,仅卫星天气应用平台网络版的访问次数就达813人次,卫星数据资源池访问文件数超过27万个,数据量达到7TB。

  

  天气雷达组合反射率及特定区域等高面图(北京时间7月22日,11:30)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数据质量室主任梁海河介绍,风云卫星、地基天气雷达、地基闪电定位仪、近海浮标、自动气象站、风廓线雷达等多元观测资料融合应用也是今年台风季的一大亮点。其中,在地基探测方面,新一代天气雷达作为监测强降雨、冰雹、大风等天气的最有力工具,组网后以每6分钟一次的立体扫描方式获取台风的三维结构信息,精细化程度可以达到空间分辨率1公里,能够快速诊断对流性天气系统。据统计,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产品系统在台风“安比”服务期间,24小时之内产品使用量已达到25万余次。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方翔介绍,今年是风云四号卫星正式投入业务应用的首个台风季,通过多种业务平台送达至预报员的28种全新产品,具有如下显著特点:产品新、种类多,包括世界首台静止轨道红外高光谱大气垂直探测仪、中国首个静止轨道闪电成像仪资料;更新时次快,中国区域卫星云图5分钟即可获取一张;观测精细,最高可见光空间分辨率由原先的1.2千米提升至500米等。

  

  天气雷达组合反射率及垂直剖面图(北京时间7月22日,15:00)

  此前在对“玛莉亚”等台风的监测中,风云四号卫星已有不俗表现。7月10日11时,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启动GRAPES全球4D-Var同化作业,把15分钟分辨率的风云四号GIIRS区域加密观测资料同化到GRAPES全球预报系统。经与实际观测对比表明,该资料改进了台风“玛莉亚”的强度预报,台风暖心结构更为显著;预报结果显示改进了副高强度和位置的预报,对台风的强度和路径预报有所改进。

  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模式研发室副主任、风云四号卫星数值预报应用攻关团队首席专家韩威认为,这些应用范例为更好发挥风云四号机动灵活的高时间分辨率观测提供了参考,同时自主研发的数值预报系统也有力地提升了风云卫星观测效益。

  (责任编辑:张永)

相关新闻: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