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打好提前量 赢得防汛主动权
——杭州市临安区局梅雨季气象服务侧记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03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岳毅

  7月17日16时,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与“暴力梅”正式告别,结束了长达50天的“纠葛”。

  临安地处浙西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造成该区域小流域山洪及地质灾害等险情灾情多发。今年汛期,全区面雨量788毫米,是常年的2.8倍,防汛压力非同一般。在此背景下,临安气象部门如何科学应对,为全区59.6万人民筑牢防线?

  超前谋划

  城市内涝严重、田野河水漫灌、水库库容告急……7月6日这一天令人难忘。

  7时,临安区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15时20分,临安区防指启动防汛二级应急响应;15时30分,临安区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业务服务二级应急响应。在此期间,区气象台共发布雨情和预报信息17次、重要天气报告两期,面向公众共发布预警短信67.3万人次。各部门迅速集结到位,提前对重点区域人员进行紧急转移。

  精准预警、提前预警的背后,是临安早在半年前就开始打的有准备之仗。

  2019年底,临安区气象局启动地面智能观测预警系统项目建设,实现行政村气象监测全覆盖,并在全区高风险山区或移动信号差的地方选取33套自动气象站配备北斗卫星通信系统。在这一系统中,自动站雨量资料可实现5分钟更新,实时滚动,并与镇街和行政村边界、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水库、河流流域等信息叠加综合显示。当每小时降水量达50毫米时,气象台直接电话通知镇街分管领导,提醒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并启用分布在各个关键地区的大喇叭发布预警信号。

  科技增效

  今年汛期,杭州市气象局开发的“杭州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气象板块成为临安区委、区政府开展防汛决策的重要工具。

  “杭州城市大脑”建设是杭州市政府推进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从2019年开始,杭州市气象局积极融入杭州市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重点工作,推进“城市大脑·气象小脑”建设,目前已建成“气象驾驶舱”移动端版本和PC端版本。平台集合最常用的数值预报、集合预报模式和智能网格预报产品,不但能够显示预警、综合实况、短期预报、七天预报、决策服务材料、气候统计等面向决策服务的气象信息,还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时间段、站点雨量、面雨量、乡镇雨量等信息,快速生成个性化的统计分析资料。

  目前气象“驾驶舱”通过浙政钉平台面向相关分管领导和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开放。在防汛调度期间,水位信息和水库及流域的面雨量预报为防汛调度提供决策依据,快报制作模块能够快速生成所关注的统计分析信息。临安区副区长王栋多次主动向气象部门了解数字驾驶舱气象板块使用方法,并对科技“掌控”气象资讯表示大力赞赏。

  (来源:《中国气象报》2020年8月3日二版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