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天气

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大部 多地气温将降至入冬最低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8日 来源:中央气象台

  中国气象网讯 中央气象台预计,12月19日至23日,一股强冷空气将从新疆开始自西向东影响我国,此次过程气温降幅大,雨雪范围广,部分地区的气温将达到入冬以来最低。淮河以北地区将出现大范围降雪,西北地区、华北西部、黄淮等地有中到大雪;江淮、江南、华南北部有中雨,局地大雨。

  

  从19日起,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先后下降6~10℃,其中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地区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2℃左右。20日至22日,西北地区的气温将跌至最低;23日至24日,中东部大部地区的气温也将紧随其后,出现大幅“跳水”,部分地区气温将达到入冬以来最低。

  

  同时,由于暖湿气流的配合,此次冷空气过程还将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淮河以北以降雪为主。预计18日至19日,新疆北部有小到中雪,部分地区有大雪;19日至21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东北地区自西向东将有小到中雪,其中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西部、黄淮西部和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20日至21日,江淮、江南、华南北部将有中雨,局地大雨。

  预计北京地区20日也将有小雪天气,雪后有4~5级偏北风,气温将明显下降,周末最低气温将降至-14℃至-16℃,将成为今年入冬以来的最低值。

  此外,受强冷空气影响,西北及淮河以北地区将有4~6级偏北风,新疆山口地区风力可达7~9级;22日至23日, 渤海、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及南海北部将有6~8级风。

  据气象专家介绍,11月以来,新疆北部、华北北部、内蒙古中东部已出现多次出现降雪,降雪量是常年同期的1.5~2倍。由于近期气温持续偏低,部分地区已发生雪灾,此次冷空气过程将会加重灾害影响。专家建议,北方地区应提前做好雪灾防御工作,并注意防范强降温带来的不利影响;交通方面要注意降雪带来的道路结冰等影响;公众也应做好防风保暖措施,以免受寒受冻。

(来源:中央气象台 作者:刘芯竹 责任编辑:叶海英)

【气象科普】

  冷空气的影响与防御

  冷空气入侵的主要影响是带来降温和大风,有时也会出现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这是冷、暖空气交汇作用的结果。当暖湿空气的条件不好、环流条件不利时,冷空气入侵也不一定会带来降水天气,因此,并不是冷空气愈强,所产生的雨雪天气也愈强。

  冷空气对人体的影响

  首先,强冷空气能使空气中湿度显著降低,鼻咽粘膜因此而变得干燥,以致发生细小的皱裂,感冒病毒便可乘虚而入。与此同时,由于气温的下降,鼻咽部的局部温度可降至32℃左右,这样的温度正适合粘膜裂口内的病毒生长繁殖。再加上呼吸道受强冷空气刺激,可引起局部血管收缩,使粘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相应减少,这就更为感冒病毒的入侵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二是强冷空气袭击前后的2-3天内,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骤然下降,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寒冷刺激难以适应,如果不及时添衣服保暖,就特别容易受凉,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给各种不同类型的感冒病毒入侵造成可乘之机。

  另外,由于气温下降,支气管粘膜上皮的纤毛活动减少,气管排泄异物的功能减退,呼吸道上的细菌容易向下蔓延,使慢性气管炎病多发或加重;肺炎虽是由病菌引起的传染病,但它的发生、恶化也与冷空气活动有关。

  强冷空气通过当地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将会增加。婴幼儿由于肺功能不强或不健全,当天气突变时,务必防御感染肺炎的危险;结核病患者也易在冷空气通过之前15-20小时,到冷空气过后7小时之间病情加重。

  在这一时期应加强锻炼,注意保暖,合理的安排好日常的起居生活,以防受凉引起感冒。

  冷空气对农业的影响

  冷空气来袭,要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减轻大风寒潮对农业的影响。各地需做好温室大棚的防风加固工作;华北、黄淮、江淮等地要防范低温霜冻、寒潮天气对农业的危害;新疆等地要抓紧时间抢收棉花,内蒙古等牧区要做好牲畜的防风防寒工作。

  大棚设施、牧区放牧或转场、交通运输等要做好防风或防雨(雪)工作,已成熟还未收获的农作物、水果等应抢晴或严霜前及时收获(采摘),防范露地和大棚蔬菜、瓜果等遭受低温、霜雪危害。东北等地区应充分利用农田封冻前的有利时机,抓紧深松整地,为明年农业丰收奠定基础;冬麦区已播种、出苗(局部已分蘖)的冬小麦应根据雨情、墒情、苗情等,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防治病虫草害,以培育壮苗。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地区中南部、黄淮等地的局部地区还未播种冬小麦的地块应抓紧腾茬、整地,施足底肥,抢墒或造墒及时播种,以确保冬前壮苗。

  

  

相关新闻: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