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网讯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未来三天,西藏西南部将有强降雪,4~6日,西藏西南部有强降雪,藏南边境一线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累积降雪量有30~50毫米)。中东部地区将出现雨雪天气,4~5日,东北地区中南部、华北、黄淮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江淮、江南、华南等地有中到大雨。
冷空气将影响中东部地区,4~5日,受中等偏弱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东北地区中南部、华北、黄淮等地将有4~6℃降温,局地降温幅度可达8℃,上述部分地区并伴有4~6级偏北风。6日开始,一股新的强冷空气将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4日08时至5日08时,新疆西部、西藏西部、华北大部、内蒙古东北部、吉林东部、黑龙江东南部、黄淮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西藏西南部的局地有暴雪;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云南南部等地有小到中雨,局部地区有大雨。
5日08时至6日08时,新疆西部、西藏中部和西部、青海西南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中西部、东北地区东南部、华北东部、黄淮东部、江淮东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西藏西南部的局地有大暴雪;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江淮西部、安徽西北部、陕西南部等地有小雨或阵雨,局地有中雨;东海北部有7~8级、阵风9级的旋转风,东海海域有5~6级西南风转7~8级、阵风9级的偏北风。
6日08时至7日08时,西藏中部和西部、青海大部、新疆北部和西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中北部、华北西南部、黄淮中部、西北地区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雪或雨夹雪;江淮、江汉、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黄淮西部和南部、陕西南部等地有小雨或阵雨。渤海、黄海北部和中部将有7~8级、阵风9级的东北风或偏北风。
(来源:中央气象台 责任编辑:刘杰)
白毛风指大风、降温并伴有降雪的天气。白毛风是我国北方的群众对这种天气的地方性称呼,因狂风扬起地面的积雪如同屡屡白色的毛发而得名,对放牧牲畜的威胁极大。又称白灾、暴风雪。白毛风是北方特别是长城以北地区冬季的一种独特天气现象,较大的白毛风可以造成气象灾害。
出现白毛风时,草原积雪,大风又把地面的雪和云中下降的雪漫天翻卷,地面和天空一片白茫茫,能见度极坏。由于地面被雪覆盖,大风又往往把畜舍刮塌,使牛羊惊群失散,可对畜牧业造成重大灾害,并严重影响交通运输。
暴风雪(白毛风)来临时畜群往往惊恐狂奔易失散,有的掉入山沟或雪坑后死伤,有的体力消耗过度出汗后受冻死亡。大风雪袭击时呼吸道疾病也明显增加。
冬春季节里牧区出现“白毛风”时,大风呼啸,雪花飞舞,到处是白茫茫一片,致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有时小于1公里。“白毛风”天气使游牧的牧民和羊群迷失方向,交通受到严重阻塞。同时,因天寒地冻、粮草不足,人员受伤冻、牲畜被冻死。
“白毛风” 在气象上称为“吹雪”(水平能见度在1.0-10.0公里以内)或“雪暴”(水平能见度<1.0公里)。它常在狂风暴雪时出现,或多次降雪、地面积雪很深后遇上5-6级大风,松散的积雪被卷起使天空中的能见度下降。所以,“白毛风”都是因大风引起的一种天气现象,又是牧区气象灾害之一。
白毛风发生时,草原被深度超过15cm的积雪覆盖,无法放牧。如果积雪疏松,马、羊尚有可能扒开雪层吃到牧草;如果积雪由于乍暖后又降温,雪表面结成冰壳,则牧畜不仅吃不到草,而且易受冰壳刮伤。现在,牧民的放牧方式不断改变,从游牧向定居饲养转变,大大提高抵御“白毛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另外,天气预报通过不同方式及时传送到牧区,当地牧民提前做好防风雪袭击的准备,草原上暴风雪带来的损失在逐渐减少。
防御措施:
牧区要建立防寒保暖棚圈,疏通牧道,在春季牧场建立产房和羔室,转场途中建立草料库和水窖。野外放牧突遇暴风雪可利用山丘和半月形沙丘、树林附近等有利地形躲避风雪。管好公马、头羊、头牛,防止畜群惊散。做好牧业天气预报,利用有利天气安排转场、剪毛、接羔、配种等活动,以减轻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