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 倪永强 通讯员刘治国
伴随着振聋发聩的轰鸣声,“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于6月16日18时37分发射升空。18时57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至此,气象人继护航“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之后,再度成功完成了神舟飞船发射气象保障任务。
“神九”发射,我们在准备
为了保证“神舟九号”发射气象保障工作圆满成功,甘肃航天气象中心提前制定了《甘肃省气象局“神舟九号”载人航天气象保障服务方案》,成立了以兰州中心气象台副台长刘治国为组长,赵庆云、高振荣两位首席预报员和中短期天气预报室主任刘新伟为成员的气象服务现场保障小组和后方保障小组,并对发射场区周边的敦煌、鼎新、金塔、酒泉、玉门等气象站近30年来6月中旬逐时平均和最大风速、风力大于8米/秒次数、气温、降水、雷暴等气候背景进行了分析;针对6月强对流天气多发的气候特征,研发了一系列强对流天气诊断产品;5月31日,气象服务现场保障小组前往榆中县气象站对发射保障中所需的工作平台、业务系统以及前后方通讯网络展开测试,为开展“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气象保障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神九”发射,我们在现场
神舟飞船气象保障重在三个环节:一是火箭飞船组合体垂直转运,二是火箭燃料加注,三是发射窗口气象保障。为了圆满完成此次气象保障任务,神舟飞船气象服务现场保障小组于6月4日中午进驻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连续十多天,保障组成员平均每天工作时间12小时,每天与总参、总装、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等专家一起进行两次以上天气会商。同时,气象服务现场保障小组得到了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和空间天气预警中心的有力指导,先后接收中国气象局专题天气预报、空间天气预报和后方保障组专题天气预报各18期;与中国气象局电话联系近10次,与中国气象局首席预报员会商近10次。
后方气象保障组也从6月初开始准备,5日开始密切配合气象服务现场保障小组工作实行24小时值守班,保证随时可以做到第一时间向现场保障组提供相关资料和预报意见。嘉峪关新一代天气雷达从6月8日起更改观测模式,专门保障“神九”发射;16日08时开始,酒泉、敦煌、鼎新、金塔、玉门、马鬃山、瓜州七个气象站实现逐小时观测并向现场保障组提供实时监测数据。
“神九”发射,我们在助力
6月6日,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天出现了三次雷阵雨,复杂多变的天气为气象保障组敲响了警钟。按照指挥部安排,6月9日原计划为“神舟九号”火箭飞船组合体垂直转运的日期,是否实施垂直转运关键看气象条件是否满足要求。根据气象资料综合分析,气象保障组初步判断8日下午至夜间有阵性降水,气象条件不满足垂直转运要求,但若不按预定时间实施转运将影响整个发射进程。为了确保“神舟九号”顺利飞天,气象服务现场保障小组经过多次会商,反复分析、仔细对比,最终得出9日10时至12时这一时间段能满足垂直转运要求的预报结论。指挥部根据气象保障组的意见,最终确保了火箭飞船组合体于9日10时30分至12时顺利转至发射架。
6月15日,火箭燃料加注,气象服务现场保障小组提供逐小时气温,为工作人员计算燃料加注量提供依据。16日火箭即将正式点火发射,发射窗口的气象条件是决定火箭发射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气象保障的重中之重。“6月16日神舟九号发射窗口期间,甘肃酒泉发射场区地面气象条件满足发射需求,空间天气总体平稳。” 16日早8时从中央气象台的全国天气会商会得出了令人期待的预报结论,气象服务现场保障小组密切监视及时报告最新气象数据。精准的预报,及时的服务,全体气象工作者以实际行动充分表达了对“神舟九号”顺利飞天的真诚助力。
(责任编辑:连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