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重庆武隆山体垮塌抢险应急气象服务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06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重庆气象人再赴铁矿乡为信息员送去科普资料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单丽静摄影报道  “这个我要多拿点。”铁矿乡信息员赵小军看到重庆市气象局副局长左雄带来的《百姓防灾减灾手册》等气象科普资料便爱不释手。6月16日,左雄再次带队赶赴武隆山体垮塌抢险救援现场,慰问在此次抢险救援中发挥特殊作用的气象信息员。

  “我们的信息员不只是传递气象信息,还要担负起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推广的任务。”左雄说。在武隆铁矿乡政府大院,左雄一行向当地信息员代表详细了解他们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和建议,并向他们赠送了气象防灾减灾科普资料和慰问品。

  (责任编辑:达芹)

  


 

14个小时连夜奋战  重庆武隆救援现场防雷工程完工

  

  

  连续工作14个小时后,防雷工作人员终于赶在天黑前完成了最后一个临时加油点的防雷设施安装并交付使用。

  

  中国气象报记者廖影摄影报道 6月15日19时45分,经过重庆市防雷中心工作人员14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武隆县山体垮塌救援现场临时加油点、雷管炸药临时存放点等5个隐患点的防雷设施全部安装成功并投入使用。至此,由重庆市防雷中心和武隆县气象局共同组织的武隆山体垮塌救援现场防雷安全保障工程全部完工。

  由于重庆目前已进入强对流天气多发期,在做好武隆铁矿乡山体垮塌预报预测、飞行保障等一系列气象服务后,重庆市气象局将服务重点放在了救援后期的防雷安全保障工作上。6月13日,重庆市气象局组织防雷专家对救援现场进行了防雷安全检测,发现位于堰塞湖、钻井平台、乡政府附近的3个临时加油点,两个雷管炸药临时存放点以及居民临时安置房和帐篷区存在较大防雷安全隐患。根据市气象台预报,近日将有一次较强的雷雨天气过程,重庆市气象局局长王银民当即决定,一定要赶在雷雨天气来临前完成救援现场各隐患点的防雷安全保障工作,防止救援现场因雷击造成新的人员伤亡。

  6月14日,重庆市气象局组织具有防雷专业资质的公司对各隐患点防雷工程进行了设计,并于当晚会同市防雷中心连夜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审核。经过一夜的奋战后,6月15日凌晨6时,由市防雷中心、武隆县气象局技术专家和专业施工队伍组成的防雷工作小分队赶赴武隆垮塌现场实施防雷设施安装工程,采用边施工、边检测、边验收、验收一个移交一个的方式,经过14个小时的艰苦奋战完成了防雷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并立即移交相关单位投入使用,受到了抢险救援指挥部和现场工作人员的高度赞扬。

  重庆市应急办副主任刘万振在了解了市气象局防雷安全保障工程完成情况后,对气象应急保障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市气象局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指示要求行动迅速,措施得力,值得表扬。”6月15日22时左右,重庆市副市长凌月明、市政府副秘书长欧顺清作出批示,对市气象局及时主动开展防雷安全保障工程给予了肯定,并感谢气象局所做出的努力。

  (责任编辑:达芹)

  

  


  

重庆防雷专家赴武隆垮塌现场排查安全隐患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夏杰摄影报道 6月13日,重庆市气象局副局长李良福率防雷专家一行,对位于堰塞湖、钻井平台、乡政府附近的三个临时加油点和两个雷管炸药临时存放点以及居民临时安置房和帐篷区进行了防雷安全检查。 

  目前,重庆强对流天气频发,为了减轻雷电灾害对武隆救援现场的影响,防患于未然,气象部门重点对加油点、钻井平台等气象灾害敏感区域进行了防雷安全检测。

  经过检查,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防雷防静电隐患。为及时消除隐患,气象部门立即拟定了《关于武隆山体垮塌救援防雷安全工作的报告》递交武隆铁矿乡山体垮塌抢险指挥部。建议临时加油点应使用专用接地装置;雷管炸药临时存放点应使用专业金属箱进行储存并做接地处理,并且雷电来临时应停止爆破作业;钻井平台在雷电来临时也应停止作业,现场工作人员远离金属井架5米以外;临时安置房和帐篷应严格执行防雷中心下发的《武隆山体垮塌临时安置房及帐篷雷电防护技术暂行规定》。 

  当晚,重庆市副市长凌月明、欧顺清副秘书长、市应急办主任张邦平分别在《关于武隆山体垮塌救援防雷安全工作的报告》上批示,要求市气象局按照其报告中的建议进行整改,以消除安全隐患。 

  在堰塞湖现场,重庆市副市长马正其对气象保障服务表示肯定。 

  图为重庆市气象局副局长李良福在钻井平台检查防雷安全工作。

   (责任编辑:颜昕)

  


     

米—26直升机俄方机长高度赞扬气象保障工作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夏杰报道 6月12日下午,米—26重型直升机在圆满完成了此次救援吊运任务后,俄方机长候·列夫·佛拉基米尔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气象保障是顺利完成吊运飞行的重要因素。在执行吊运任务的过程中,重庆气象部门提供了准确的天气预报,如风速、能见度、气温等重要数据作为参考,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他们也体会到气象部门的预报准确且精细。 

  俄方机长认为此次气象部门的工作非常出色,他代表机组全体人员对气象团队提供的有力保障表示感谢。

   

  (责任编辑:孔岩)

  


重庆气象部门不间断提供起降服务  空中“大力神”米-26直升机完成吊运任务返航

  

  

  

  6月11日下午,米-26直升机正在重庆武隆山体垮塌现场执行抢险飞行任务。来源:新华社

  

  中国气象报记者单丽静报道 “6月12日14时,水江温度24.1摄氏度,能见度7000米,云底高度1000—3000米。”6月12日11时,重庆市气象局在对水江至铁矿乡滑坡现场的天气会商后,将第71期飞行保障气象服务专报第一时间送抵现场指挥部和相关领导手中。13时40分,米-26直升机全部完成在抢险救援中的吊运任务并返航。

  类似这样的会商从11日开始,由重庆市气象局局长王银民组织技术专家,分别于凌晨04时、08时、11时和21时进行了多次。

  从6月10日18时米-26大型运输直升机飞抵南川水江临时停机坪至整个吊运任务结束,水江临时气象观测站和铁矿乡现场气象观测站从每日凌晨4时30分开始观测,已连续观测近22个小时。同时,未来3小时、9小时和24小时水江和铁矿乡的滚动预报从11日5时起每3小时发布一次。

  10日16时40分,现场指挥部采纳水江临时气象观测站提供的预报结论和建议,在降雨间隙圆满完成任务。驻守水江现场的民航气象台副台长张忠说,根据现场地形勘测,如果没有现场气象条件的实时监测和预报,在这种条件下要执行飞行吊运任务是无法想象的。

  11日11时30分,刚走下米-26大型运输直升机的中俄机组人员便来到指挥部参加现场会。会议一开始就请气象部门通报现场天气实况和预报。据机组人员介绍,在高山峡谷地带如此负重飞行实属首例,飞机满负荷运转,发动机温度已经接近极限,因此空气温度对飞行影响巨大,必须严密监测温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针对机组人员反映风速较大的情况,水江临时观测站每十五分钟向现场指挥部提供现场风廓线仪的监测资料。 

  11日,米-26直升机抓住有利天气时机从9时10分至17时先后7次吊运大型挖掘设备往返于水江和铁矿乡上空。

  在米-26的帮助下,大型挖掘设备及时到场,“生命通道”不断延伸。目前,在30余名参救人员和4台挖掘机的连夜奋战下,“生命通道”又向前推进了50余米。同时,堰塞湖排险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

    (责任编辑:谈媛)

   


  

气象为米-26执行吊运任务护航  

  

  中国气象报记者单丽静报道 6月11日11时30分,米-26大型运输直升机的中俄机组人员刚下飞机,旋即来到气象应急指挥部参加现场会。

  会议开始,气象部门通报了现场天气实况和预报,从最新雷达回波资料可见,合川、大足(位于南川以北100公里左右)上空的降雨云系正向东北方向移动,铁矿乡以南已经有小型降雨云系发展,预计今日夜间将有少量降水,气象工作人员提醒机组须密切关注降雨云系发展。

  据机组人员介绍,在高山峡谷地带如此负重飞行实属首例,飞机满负荷运转,发动机温度已经接近极限,因此空气温度对飞行影响巨大,必须严密监测温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

  11时30分—12时14分,根据机组人员执行吊运任务过程中反映的风速较大的情况,水江临时观测站每十五分钟便向现场指挥部提供位于铁矿乡政府的风廓线仪监测资料。

    (责任编辑:谈媛)

   


  

重庆气象人坚守岗位做好武隆山体垮塌气象保障

  

  

  

  中国气象报记者单丽静 通讯员任俊报道 为做好武隆铁矿乡鸡尾山山体垮塌的气象保障服务工作,重庆市气象局工作人员始终坚守岗位。

  图为米-26直升飞机从南川水江现场观测站上空飞过。

  (责任编辑:达芹)

  

  


 

米-26大型运输直升机在南川水江临时停机坪安全着陆

   

  中国气象报记者单丽静报道 6月10日18时05分,米-26大型运输直升机在南川水江临时停机坪安全着陆。驻守水江现场的民航气象台副台长张忠称:根据现场地形勘测,如果这次没有现场气象条件的实时监测和预报,在这种条件下要执行飞行吊装任务是无法想象的。

  据水江临时观测站10日16时30分监测数据显示:能见度1500米、云高400米、半小时累计雨量0.7毫米;至18时当地飞行气象条件趋于好转,能见度升至2500米,云高达到800米,雨势明显减弱,仅有零星小雨。16时40分,水江临时气象观测站经分析得出:未来一小时将有短暂降雨间隙,并向指挥部建议,未来一小时天气条件有利于米-26大型运输直升机的安全飞行。10日近17时,现场指挥部根据气象条件和未来天气趋势预测做出了米-26大型运输直升机飞抵水江的慎重决定。

  据悉,11日05时,现场指挥部将根据垮塌区域气象实况和未来天气趋势对11日的救援运输作业做出安排部署。现场气象观测站将提供05至08时短时临近预报、05至12时9小时预报和24小时天气预报。

  武隆山体垮塌现场气象观测点和水江气象观测点将从10日05时起开始半小时一次的天气实况监测。(责任编辑:张永)

     


  

未来两天武隆山体垮塌区以阴雨为主   

   

  中国气象报记者单丽静 通讯员任俊报道 日前,米-26直升机已经飞抵重庆江北机场。同时,堰塞湖排危处置方案也已全面启动。据重庆市气象台的最新预报,6月10~11日铁矿乡、水江镇以阴雨天气为主,空气湿度大,天空云量较多,云底较低,能见度较差;12日前后天气将有所好转。

  据悉,由于连日降雨,鸡尾山堰塞湖水位持续上涨。据位于武隆山体垮塌现场和水江临时气象观测站发回的最新资料显示,截至6月10日09时,武隆垮塌区域现场:阴有多云、轻雾、静风、能见度6000~7000米、云高1600米;米-26直升机临时起降点的水江:零星小雨、轻雾、能见度不足2000米、风速1米/秒、云高150~400米。

  从6月6日20时至10日09时,铁矿乡累计雨量46.7毫米,其中,9日铁矿乡出现中雨,雨量10.9毫米。预计,10~11日铁矿乡、水江镇以阴雨天气为主,空气湿度大,天空云量较多,云底较低,能见度较差;12日前后天气将有所好转。根据未来天气趋势,重庆市气象局加强了铁矿乡、水江镇两地的降水、云、能见度、风等气象要素监测,并建议指挥部根据气象条件选择直升机飞行时段。

  据了解,6月9日12时,重庆市气象局派出由首席预报员王中带队的前线测报组到达武隆铁矿乡垮塌现场开展气象测报服务工作,随即开始每小时采集一次风向、风速、云量、云高、能见度等飞行必需的气象数据,第一时间发至水江临时气象观测点和市气象台。位于直升机起降点的水江临时气象观测点则结合周边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每小时向水江临时机场指挥部提供一次最新天气演变状况和一期气象专报。

  6月9日下午,重庆市气象局局长王银民一行抵达应急抢险总指挥部所在地──铁矿乡政府大院,向凌月明副市长及指挥部成员汇报了气象部门应急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情况,并通报了直升机警航气象监测情况及6月10日天气预测情况。下午18时07分,王银民一行到达武隆铁矿乡山体垮塌现场,向重庆市警备区副司令员周茂武详细了解救援进展情况,并了解了前线指挥部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目前,应急气象保障车已开进铁矿乡市政府应急指挥现场,从8日18时开始监测铁矿乡垮塌区域边界层垂直风场,风廓线仪将主要针对不同高度的风向和风速进行监测,每15分钟更新一次探测资料,为救援直升机起降提供及时准确的航路天气状况。风廓线仪将持续工作至直升机救援行动结束。

  从5日至10日08时,重庆气象部门已发布《武隆铁矿乡山体垮塌应急气象保障服务》等专题气象服务材料57期,向各级政府、现场指挥部、气象信息员等发送手机短信15400多人次。

  另悉,6月8日,武隆县气象局在铁矿乡应急指挥部建成了移动电子显示屏。从当天起,《武隆铁矿乡垮塌点天气专题预报》及最新天气预警消息将被传送至武隆县铁矿乡及附近的每个乡镇。(责任编辑:张永)

   


   

重庆市气象局局长王银民赴现场指导气象服务工作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朱健峰报道  6月9日下午,重庆市气象局局长王银民来到达武隆铁矿乡山体垮塌现场,指导现场气象服务工作,慰问前线测报组工作人员。图为王银民在前线测报组暂住地临时救灾帐篷里与现场服务人员进行交流。

  (责任编辑:谈媛)

   


  

重庆市气象局在山体垮塌救援直升机起降点搭建自动站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夏杰报道 曾在汶川地震救援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功勋号重型直升机将于6月9号上午飞抵离武隆山体垮塌点较近的南川水江镇境内,开展救援设备运送工作。 

  重庆市气象局于6月8日迅速成立两支应急小分队,其中一支由左雄副局长带队,赶赴直升机起降点附近现场指导应急保障服务工作,目前现场自动站已搭建完成并开始采集数据。 

  指挥部明确表示,要以气象部门的预报结果作为直升机是否起降的决策依据。针对影响直升机起降的能见度、气压、风向、风速四个重要因素,左雄要求现场工作人员加强数据采集与分析,务必保证预报服务到位。南川与武隆两个观测站之间要加强联系与沟通,保障直升机顺利起降。 

  现场自动站自完成搭建后即开始进行实时观测,并向抢险救援指挥部提供一时一报气象信息。 

  目前,重庆市气象局派出的预报专家与当地经验丰富的预报员正留守现场,全力做好垮塌区域的预警预报工作。

  (责任编辑:谈媛)

   

  

  


  

气象应急车到达武隆铁矿乡开展应急保障服务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任俊报道  6月8日,重庆市气象局派出的气象应急车紧急开赴武隆铁矿乡山体垮塌抢险指挥部。下午16时30分,应急车到达位于铁矿乡政府大院的指挥部,技术人员随即开始调试风廓线仪,准备进行铁矿乡垮塌区域边界层垂直风场监测。据现场气象专家和技术人员介绍,风廓线仪将主要针对不同高度的风向和风速进行监测,每15分钟更新一次探测资料,将为救援直升机起降提供及时准确的航路天气状况。 

  截至发稿时,风廓线仪已连续监测4小时,并已将前期监测结果传回市气象台,为抢险指挥部协调指挥救援直升机起降提供了关键的决策服务信息。风廓线仪将持续工作至直升机救援行动结束。

  (责任编辑:谈媛)

   


  一切为了抢险救援——重庆气象部门开展武隆山体垮塌应急气象服务纪实

  中国气象报记者单丽静 通讯员任俊

  6月7日15时30分,在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武隆山体垮塌灾害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艾扬在通报抢险救援最新进展情况时对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气象部门集中了一批专家进行气象预测,对可能的降雨量和降雨时段进行了不间断的分析。最近,很多人的手机上都会收到武隆铁矿乡地区的天气预报,包括降雨的可能性、降雨量多少等信息,这表明气象部门为这次抢险工作全力提供了科技支撑。”

  6月5日下午,重庆武隆铁矿乡鸡尾山山体垮塌事故造成72人失踪。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千方百计做好抢救工作,防止次生灾害发生。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在得知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要求局有关职能司、业务单位和重庆气象部门全力以赴做好抢险应急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在得知事故消息后,重庆市气象局局长王银民迅速组织召开紧急会议,成立应急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启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气象保障服务应急预案,并立即向重庆市委、市政府上报气象决策服务产品。

  6月5日18时30分,重庆市气象局下发了《关于开展武隆山体垮塌应急气象保障服务的紧急通知》,并针对垮塌险情每6小时制作一次《应急气象服务专报》。武隆县气象局也迅速成立了应急气象服务处置领导小组,于5日19时30分发布了第一期《铁矿乡鸡尾山滑坡泥石流等级预报》,预计事故现场滑坡等级为4级。“根据武隆山体垮塌附近的铁矿乡、赵家、长坝、水江四个区域气象站5月20日至6月5日的监测数据统计,四站各出现了一次中雨降水过程。”当第一份气象服务实况资料发出时,时间已指向了6月5日24时。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全国汛期气象服务紧急电视电话会上特别强调要做好武隆灾区强降水、雷电等灾害的监测预报服务工作,加强突发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的气象预警服务;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矫梅燕分别致电详细了解事故情况,并要求务必做好救灾抢险气象服务工作、强对流天气预报服务工作,千方百计将气象预警信息发到受灾一线。

  6月6日11时30分,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组和预报服务技术人员便分别赶往南川和武隆,指导开展现场应急气象保障服务和预报服务工作。中午,天气会商结果表明,武隆山体垮塌及附近区域从7日凌晨至8日夜间,将有一次大雨天气过程,过程雨量将达30毫米至60毫米,主要降雨时段集中在7日午后至8日白天,地质灾害气象条件等级为4级。重庆市气象局建议,相关部门应抓住6日晴好天气开展救援工作,并尽量避开滑坡危险区,确保救援队伍安全。

  6日17时,由重庆市气象局副局长左雄率领的工作组一行抵达事故现场,两名预报专家也到达武隆、南川,指导预报预测工作。此时,武隆铁矿乡垮塌现场驻守着来自南川区气象局和武隆县气象局的两支应急小分队,他们既要收集上报现场气象要素资料和抢险救援动态,又要向现场抢险救援队伍传递各种专题服务产品。

  对现场地形实地察看后,工作组发现山体垮塌滚落的巨石堵塞了两边高山来水的泄流通道,一旦发生强降水,便有可能形成堰塞湖,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工作组立即要求现场应急小分队严密监视堵塞处积雨情况,同时要求加强区域联防,降雨开始后,上游区县气象局必须随时做好雨情通报工作。

  武隆山体垮塌现场已分别于6日20时和7日11时两次爆破。现场监测数据显示,7日20时至8日8时,武隆山体垮塌区域累计降雨量达31.8毫米。实况与预报相吻合。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武隆县气象局正着手在铁矿乡及附近地区人员集中地设置移动电子显示屏,当地气象信息员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向现场的抢险救援队伍传递气象信息。

  截至记者发稿时,重庆市局第二批现场气象服务工作组已赶赴现场。

  (责任编辑:谈媛)

   


   

  重庆市政府:气象部门为武隆山体垮塌抢险全力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气象报记者单丽静报道  6月7日15时30分,在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武隆山体垮塌灾害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艾扬在通报抢险救援最新进展情况时对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我们的气象部门也集中了一批气象专家进行气象预测,对可能发生的雨量和降雨时段进行了不间断的分析。最近我们很多朋友的手机上都会收到武隆铁矿乡地区的天气预报、降雨的可能性、降雨量多少等信息,表明气象部门为这次抢险工作全力提供了科技支撑。”
    为将气象信息第一时间发到各级领导、决策部门和公众手中,6月7日13时,全市大会商刚刚结束,重庆市气象局便通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发送手机短信,提醒7日凌晨至8日晚上将有大雨天气过程,地质灾害气象条件等级为4级,建议抓住6日晴好天气开展救援工作,并尽量避开滑坡危险区,确保救援队伍安全。此后,最新的预报信息随时通过短信平台第一时间发往应急抢险最前沿。与此同时,市气象局科技服务中心也及时将强降雨天气消息发送到所有用户。

  


  重庆市气象局未雨绸缪加强山体垮塌现场保障服务

   

  

  图为指导组向当地居民了解山体垮塌现场相关情况

  中国气象报记者单丽静 通讯员任俊报道  6月6日下午,按照重庆市气象局武隆山体垮塌抢险应急服务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市气象局副局长左雄率领市气象台台长刘德等一行赶赴现场指导应急气象保障服务工作。

  6日17时,指导组经过4个小时的颠簸抵达武隆铁矿乡山体垮塌现场。由于当地交通中断,指导组在杂草丛生的山间小道步行近1个小时对现场进行实地察看,路上随处可见崩裂的地面和滚落的巨石。经过实地察看和向当地居民了解情况,指导组有针对性地对现场气象保障服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记者看到,地处武隆和南川交界处的山体垮塌现场呈现巨大的“U”型,底部被巨石、砂土填积,堵塞了两边高山来水的泄流通道。南川区气象局和武隆县气象局分别派出了抢险小分队驻守在山体垮塌现场。按照指导组的安排部署,现场应急人员严密监测山体垮塌现场的相关情况,特别是降雨时段开始后的积雨情况。

  根据重庆市局发布的第23期重要天气服务快报,山体垮塌点预计累积雨量为大雨,但包括其在内的重庆中西部地区雨量可达暴雨级,因此,市气象局加强了对山体垮塌区域上游降雨情况的监测,为现场抢险救援争取更多主动权。

   


  

  郑国光等局领导高度关注武隆山体垮塌灾害气象应急保障服务工作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王丽报道  6月5日,重庆武隆山体垮塌灾害发生后,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第一时间要求局有关职能司、业务单位和重庆气象部门全力以赴做好抢险应急气象服务保障工作。6月6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矫梅燕分别致电重庆市气象局局长王银民,了解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垮塌灾害详情,并仔细询问了市气象局在气象应急保障服务方面所做的工作,对做好气象应急保障服务工作进行了业务指导,强调一要做好救灾抢险气象服务工作;二要抓好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和服务,特别是短时临近天气的预警预报;三要千方百计将预警信息尽快发到受灾地区。 

  6日下午18时,重庆市气象局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领导的要求,并制定了具体贯彻措施。会议要求,一是各单位要积极抓好市局下发的《关于开展武隆县山体垮塌灾害应急气象保障服务工程的紧急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近期气象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的贯彻落实;二是要加强气象应急值守工作,各单位领导和值班人员要24小时值守班;三是要加强短时临近天气预警预报,特别是垮塌现场的预报;四是加大预警信息传播力度;五是迅速下发中国气象局领导的要求,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力做好应急气象服务工作。

  


  

  重庆武隆铁矿乡山体垮塌区域7日午后将有较强降雨

  

  中国气象报记者单丽静 通讯员任俊报道 6月6日12时30分,由重庆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银民主持的天气会商结果显示,武隆县铁矿乡及附近区域,从7日凌晨至8日夜间,将有大雨天气过程,预计过程雨量将达30至60毫米,主要降雨时段集中在7日午后至8日上午(雨量20至40毫米)。

  鉴于较强降雨将对山体垮塌抢险救援工作产生的影响,气象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抢在大雨来临前,尤其是7日午后降雨集中期之前的24个小时,抓紧做好抢险救援工作,同时严密监视垮塌区状况,谨防出现新的垮塌险情。

  截至6日14时,重庆市气象局副局长左雄、市气象台台长刘德已带队赶赴山体垮塌现场,指挥应急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另悉,市局派出的两名气象预报专家也已到达离山体垮塌区最近的南川区气象局和武隆县气象局,指导山体垮塌预警预报工作。

  目前,重庆市气象局针对滑坡险情每6小时制作一次决策服务专报,并已发布了5期。

   


  

  重庆武隆发生重大山体垮塌灾情 未来滑坡气象等级将达4级 

  

   

  这是发生山体垮塌的事故现场(蒋勇摄拍摄于6月5日)

  

  中国气象报记者单丽静报道  6月5日下午15时许,重庆市武隆县气象局接县公安局指挥中心通报,铁矿乡鸡尾山发生山体垮塌,长约600米,高40余米,整体坡度在45度以上。截至当晚21时20分,累计被埋87人,现已救出7人。
    6月5日19时30分,武隆县气象局发布了第一期“铁矿乡鸡尾山天气及滑坡泥石流等级预报”。预计从6日夜间开始到8日白天,山体垮塌点附近将出现一次较明显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过程雨量普遍为中到大雨,局部大雨到暴雨,冷空气影响时部分地区将出现雷雨、阵性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由于雨量偏大,铁矿乡鸡尾山滑坡泥石流气象等级条件将上升为4级,极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象部门提请各级各部门加强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地段的监测,尤其对滑坡险区及矿区要加强监测做好预防措施。
    接到通知后,市气象局局长王银民迅速召集紧急会议,成立应急气象服务领导小组,按照应急预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同时,及时向中国气象局应急办报告。18时30分,市局下发了“关于开展武隆县滑坡应急气象保障服务的紧急通知”,要求武隆县立即启动应急气象服务预案。为做好应急气象保障服务,武隆县气象局迅速成立应急气象服务处置领导小组,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增强了气象信息传递和发布工作。同时,加强了同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联系,开展实地调查灾情并及时上报相关灾情信息。

  重庆市气象台密切监视武隆山体垮塌点的天气变化,加强与武隆县气象局的天气会商,并加强对其短时临近、短期、中期天气预报的指导。

  目前,市气象局信息和技术保障中心正随时待命,将根据需求在垮塌区域附近增设自动气象站,以适应滑坡区域的气象服务需求。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