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视角

屹立在贵州屋脊上的大风车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9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大雾中的“大风车”。杨春竹 摄影

  中国气象报记者杨春竹  苗艳丽  张格苗  王晨  通讯员杨念华报道  5月18日,一阵紧张的忙碌后,“绿镜头·发现中国”贵州行西北组一行前往素有“贵州屋脊”之称的韭菜坪。

  韭菜坪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与毕节地区赫章县珠市乡交界处,因山上长有野韭菜,山脊和侧坡上呈现一处处缓平地带,故得此名。前往韭菜坪的道路随处可见深度约十多厘米到二十多厘米,面积约一两米的沟坑,车辆走过常常一个颠簸还没回缓过劲儿,又一个颠簸接着来。正常情况下只需半个多小时的路程,西北组一行却耗掉两个多小时,终于到达韭菜坪最高峰时,大家已觉全身散架似的疼。

西北组采访华能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相关人员。杨春竹 摄影

  值得欣慰的是,这样艰难的行程终有迷人的高原风光来安慰。采访人员到达时正是雾起时,真切感受了一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骄傲。放眼四周,若隐若现的如浪远山,山山相连,山天相连,乌蒙磅礴气势此时尽收眼底。

贵州海拔最高的自动站——韭菜坪国家级无人自动站。杨春竹 摄影

  屹立于之山巅之上的一座座风车,更让韭菜坪增添几分壮美。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多年来人们始终认为是我国风资源贫乏的省份之一。2011年以前,贵州全省风电装机容量一直是“零”。2011年,贵州省气象局完成了《贵州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估报告》,加上高原风机技术的破冰,贵州风车实现了零的突破。“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气象部门在对区域内风能资源进行深入分析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电场建设规划、风电场选址、风电机组的微观选址等特殊需求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技术研究与服务,特别是在分散式风电场的风资源评估技术方法上有创新进展。

  韭菜坪有大小之分。大韭菜坪拥有千亩石林、万亩草场和九十九个溶洞及天坑,而石林则是它的精华部分。小韭菜坪有“贵州屋脊”之称,是贵州的最高峰,海拔2900.3米。石林的原名为彝语,叫“洛布惹”,翻译过来,就是滑竹与石头构成的森林之意。据说彝族先前就称为“竹的女儿”,说来也很神奇,他们住哪里,哪里就有竹。而关于石林也有一个故事,传说,当年夜郎王向上天借天兵天将助战,因传错号令,军士们失去了反应能力,久而久之,竟站成了一片石头,遂成人间盛景——天上石林。

  (责任编辑:王若嘉)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