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汛期故事

危情时刻 紧急转移
——张掖暴雨气象服务纪实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26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史录俊 田雨

  “群众刚撤出来,泥石流就来了。”张登斌回想起泥石流发生的那一幕,仍心有余悸。

  张登斌是甘肃省张掖市红湾寺镇副镇长,同时也是气象信息员。7月4日凌晨,天空开始下起雨,睡梦中的张登斌收到了市气象局发来的雨情预报信息。“我一看情形不对,赶紧喊上同事去挨家挨户敲门。”他告诉笔者,就这样,全镇当晚有26户70多人从险情地带转移到安置点,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进入汛期以来,红湾寺镇、红湾社区乡镇气象工作站均24小时安排防汛值班人员,时刻监控、防范暴雨、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并安排专人负责气象预警信息的接收与发送,在出现较大降雨时,他们会第一时间向组织附近居民进行撤离。

  事实上,7月4日当天,张掖市普降小到中雨,甘州、肃南、民乐、山丹局地出现暴雨。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95毫米的张掖,这场暴雨可谓罕见。由于降水急促、强度大,局地发生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据不完全统计,肃南城区及肃南、高台、山丹三县8个乡镇50村2760人受灾。

  针对此次降雨过程,张掖市、县两级气象部门与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全市上下展开了一场集智慧、赛技术、聚合力、御天灾的“战役”。

  早在6月30日,张掖市气象局发布的《气象信息专报》已明确指出7月3日至5日这场降雨过程。3日21时25分,大风蓝色预警信号;4日05时40分,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风险预警;4日08时40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通过短信、网站、新媒体、电视等多种方式相关预警信息被滚动发布。

  市气象台台长王伏村患了重感冒,7月3日本来请了假,但当预报员告知他雷达回波情况时,他便急忙赶回气象台。

  从紧盯雷达回波,到分析天气图,再到预审预报预警信息等服务材料,在3日8时至4日10时这26小时中,他一刻也没有休息。“这个数据再核对一下,赶快发出去。”“预报量级有点小,我觉得应该会再大一些,要提出明确的防御措施。”王伏村眼睛熬得通红,却仍坐镇指挥,忙而不乱。

  肃南、高台、山丹、民乐等县气象局也积极响应,与市气象台有效联动,加密会商,紧锣密鼓地开展预报预警和跟踪服务。

  在本次过程中,张掖市气象部门共发布重大气象信息专报、暴雨预警信号等材料31期,电话服务60多次。降雨一结束,市气象局便立即组织工作人员调查灾情,共收集、整理和直报灾情信息5期。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5年7月20日二版 责任编辑:刘佳)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