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专题    |     "两学一做"征文活动    |     图解:气象部门"两学一做"
做合格党员:第15期
用心用情做好“螺丝钉”

陈晓明

  影片《雷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雷锋跟着张书记下乡,行走说话间,雷锋觉得脚被一个东西绊了一下,他低头一瞧,原来是一颗生了锈的螺丝钉,便一脚踢到了路边。张书记问:“你踢的是什么?”雷锋说:“是一颗螺丝钉。”张书记听了,没有说话,反而从草丛里捡起那颗螺丝钉,用手帕把螺丝钉擦干净,装进了上衣口袋。雷锋觉得很奇怪。后来雷锋跟着张书记到一家机械厂开会。张书记问厂长:“如果这机床上少了一颗螺丝钉,机床还会转动吗?”厂长说:“那就要出毛病了。”这时雷锋突然明白张书记为什么要捡起那颗小小的螺丝钉了。张书记对雷锋说:“革命也是这样,我们这些人就是大大小小的螺丝钉,缺了谁都不行。”这段经历让他反复思索,形成了他独特的“螺丝钉精神”: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连接和固定,才能成为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愿永远做一颗螺丝钉。

  作为基层气象部门一名从事文字工作的普通党员,更要时刻怀揣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大力弘扬“螺丝钉精神”,甘于平凡,乐于坚守,用心、用情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用心做好“螺丝钉”,就要发扬“挤”“钻”精神。螺丝钉要扎根,就要有“挤”劲和“钻”劲,要下定决心挤时间学习,学习了解各种法律法规政策和业务技能,不断拓宽知识面。文字工作,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写讲稿、写材料,这是较高境界的参谋工作,能不能与演讲场合相适应、与领导意图合拍,关键看观念能否跟得上形势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时刻注重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知识素养和材料积累,努力使写作综合水平达到更高的境界。十多年前,对于刚出校门的我来说,气象是一个神秘的、全新的行业。那时,如何写好气象工作材料是摆在我面前最大的难题。经过前辈的悉心指点,我认清了自己是气象“门外汉”的现状,静下心来从气象基础理论知识学起,不错过每一次天气会商,弄清弄懂每一个气象术语、每一个专用词、每一项工作流程,积极主动地向气象专家和文字功底深厚的同事请教切磋,每个假日“泡”在档案室中梳理学习每一份文件和文字材料。在学习气象知识的同时,对宏观形势和国家、省、市的最新政策也及时研究掌握,尽可能多了解领导决策的思路和方法。多年来,在“脑勤、腿勤、嘴勤、手勤、眼勤”这“五勤”原则的指导下,日积月累,我渐有所悟,业务上不断取得进步。

  用情做好“螺丝钉”,就要坚守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然而,“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整天和文字打交道,如何在“爬格子”的寂寞和清冷中夯实根基,久久为功?我认为首要的是内心深处的那股永不消逝的激情。英国有位杰出的政治家本杰明·迪斯雷利曾说过,人只有在激情的推动下工作时才真正体现出伟大。在办公室工作,一年到头只有写不完的材料,流不尽的汗水,一张白纸,两袖清风,三更半夜,四季繁忙。要做好文秘工作,更需要一种激情和执着。十多年来,我尝到了办公室工作的种种酸甜苦辣,但是更能感受到“爬格子”给我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我热爱这份工作,关心气象工作者,也非常珍惜这段经历。这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其次就是要懂得感恩。我们党的发展壮大、国家的繁荣昌盛,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是几代中国人奋力拼搏得到的。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气象事业发展关键期,这为我们的成长、才华与能力施展创造了宝贵的时机和广阔天地。我们要始终怀揣感恩之心,加强责任担当,热爱工作。无论是什么岗位,无论我们能发挥多大的作用,都要充分发扬“螺丝钉精神”,立足岗位干好事,利用舞台唱好戏,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就。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7年6月29日四版 责任编辑:刘佳) 

策划:刘佳  制作:李响  丁茜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