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进行时

与谣言抗争和自我博弈——透视北京“6.22暴雨”背后的天气预报室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6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中国气象报记者吴婷

  六月是华北地区雷阵雨天气的“开场时间”。6月18日,如往常一样分析完所有的天气预报模式资料,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方翀注意到华北地区即将出现一轮对流性强降雨过程。次日,他在天气会商中提出要紧密关注此次降雨过程。

  被“遮蔽”的官方预报

  然而,降雨还没来,各种气象谣言却已粉墨登场,跻身屏幕。

  方翀也看到了这些网络上所谓的“预报消息”,它们以耸人的标题、夸张的表述、貌似科学的讲解将“六年来最大的冷涡暴雨即将来临”“降雨已达到雷达回波不能检测的上限”这些未经证实的消息毫无顾忌地流传出来。看罢,方翀觉得太离谱,部分内容基本上就是无稽之谈,但是至少“提示大家要安全出行”的落笔还是好的。然而,他当时并没有想到,这些夸大其词的谣言“威力”竟不止于此。

  20日和21日的凌晨,方翀都是4点多便早早起了床赶到单位,随即就开始分析各种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弄清楚相关的风场、湿度和降水情况,并根据预报模式的倾向性、对天气实况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判断分析。三个多小时的忙碌后,他开始参加天气会商,制作灾害降水图,做气象专报、预警和决策服务材料……如此忙碌的状态直到12点,竟连早饭也给“省去”了。

  21日,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三级应急,所有的首席预报员、中期预报员、暴雨团队成员、值班或者不值班的预报员都集中参与讨论天气,协同作战,24小时应对天气变化。中央气象台做出“21日至24日,京津冀地区迎来今年最强降雨,降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达、影响范围广,同时伴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结论。但是,预报中“21日的雷阵雨天气拉开了此次降雨的帷幕,22日晚则是此次降水最强时段”的结果却并未引起媒体和公众的注意。

  预报期间的拉锯战

  21日起,方翀陆陆续续开始接收到一些媒体记者的电话采访,要求他针对“暴雨谣言”做出相关的回应,并对降雨实况、预报情况进行解答。同时,中央气象台的微博下也聚集着一群焦灼“等雨”的网友,他们不断发问:你们不是报了有暴雨吗?为什么雨还没来?那个时候,方翀才知道原来谣言的传播范围已经如此之广,而公众对于这场所谓的“特大暴雨”的期待值也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他们急切等待的是一场来势汹汹的“狂风暴雨”。

  21日晚上,雨终于来了,但是这场雷阵雨的位置明显偏南,主要影响了河北、天津和北京南部的大兴、通州等地,且主要以小雨、中雨为主。网络上的“责难声”还未褪去,预报员们的亲朋好友也纷纷开启了“质问”模式。方翀感觉压力太大了,他和天气预报室主任宗志平一通“诉苦”,北京地区太敏感,公众和领导的关注度都很高,这样谣言四起的状态,气象局很容易就成为大家调侃的对象。

  可是在宗志平看来,预报员们都经历过很多重大的天气过程,他们根据自己的预报经验和实际的天气演变,以科学的态度给出科学的预报结论,这个结论牵涉到水利、国土和其他的灾害应对部门采取合理的联动措施去维护城市运行,不能因为任何其他方面的压力改变预报的判断。于是,他告诉方翀,不要有太大压力,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报,尽力而为。

  同样,“倍感压力”的还有另外一位首席预报员孙军,他曾被一位记者拦住,希望对“21日晚上没有下大暴雨”做出解释,孙军觉得很无奈,我们本来就没说21日晚上有大暴雨,预报的是雷阵雨。

  但是另一边,中央气象台决策服务处的张建忠和刘芯竹却敏锐地把握到了舆情的变化,立马通过微博对此次降雨的类型进行科普:“华北这次降雨属于混搭型,打雷又下雨和稀稀拉拉的情况都存在。”并发布《就是下个雨而已,为何阵仗闹这么大?》的文章,对“暴雨谣言”的传播路径和成因进行分析,并把真实的预报情况公之于众。当天,这篇文章得到了公众和领导的支持,被称赞是“很好的声音”——有理有据,有勇有谋。

  回归科学的胜利

  22日白天,雷阵雨过后的冷空气来临,气温出现了明显下降,淅淅沥沥的小雨开始稳定地下着,但却依然没有任何“狂风暴雨”的影子。

  当天,中央气象台7名首席预报员齐上阵,联合华北地区气象部门的首席预报员共同会诊强降雨。值班的首席预报员何立富十分担忧,由于引发强降水的冷涡和低涡天气系统不断变化,而它们微小的变化,都会给降雨落区和强度带来很大变数,尤其是雷阵雨过后,热力条件已经明显减弱,低层的动力条件是否还像原来报的那么稳定,如果稍微偏东偏南,那么原本预报的“北京22日晚上的最强降雨”就会受到影响。

  当天下午,中央气象台与华北地区气象部门的首席预报员再次举办视频加密会商,并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开展电话会商,滚动订正预报。

  夜晚渐渐来临。现在,是真的要等雨来了。深夜,雷鸣电闪阵阵过,暴雨顷刻如注,随之响起的还有天气预报室的微信群:“我在房山,暴雨来了……;我在昌平,这里下得好大……;终于下了!”早上,群里还在哒哒哒地蹦着信息:“早上出门堵了,淹得很厉害……”好多预报员一夜无眠,都在期盼着、等待着、见证着自己的预报结果出现。

  降雨的过程走势终于和事先的预期相吻合,预报员们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一切努力和辛苦也都有了价值。

  (责任编辑:王亮)

相关新闻: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