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 贾静淅 叶芳璐 冯子晏
“我回家不安心,在这儿待着更踏实。你们别有太大压力,降雨间歇稍作休整。”
“午夜到凌晨雨不大,防汛队伍可以抓住间歇先喘口气儿,我们预报员整夜盯着,有情况随时喊你们。”
视频通话两端,北京市副市长卢彦和市气象局局长姚学祥一边互相“推脱”着不肯休息,一边又劝说对方趁降雨间歇安排大家休整。
这一幕,发生在8月12日22时的北京气象视频会商中。
窗外,夜色已深,前一天开始轰隆不断的雷阵雨终于暂时“消停”。根据会商结论,全市当晚仅有零星雷阵雨。这一滚动更新的预报,让连日来疲劳作战的防汛大军有了短暂而宝贵的休整“窗口期”。
从8月11日上午开始,雷阵雨一波接着一波“光顾”京城。这场强降雨虽然断断续续、下得极不均匀,但在局地却威力毕现:不仅短时雨强惊人,还有大风相伴而来,更在主城区“砸下”直径3厘米的冰雹。
对于首都北京来说,这样的雨,让人又喜又忧——作为极度缺水的北方城市,降雨可增加蓄水、利于抗旱;但强对流之下防灾压力骤增,交通、电力、工程、旅游等涉及居民安全和城市安全运行的任何一环,都不容闪失。
也正因此,北京防汛工作尤其是气象预报预警工作一向牵动人心。如何有效安排调度排水力量?哪些景点需要关闭?极端降雨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些区域?每一个问号,都事关防汛决策部署和防灾成效,更对精细化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提出极高要求。
11日19时56分,市委副书记景俊海出现在市防汛指挥部,听取气象预报情况的汇报,并要求提前预报,为防汛应对工作争取时间。
12日8时30分,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吉宁在市应急指挥中心连线市气象局,了解最新气象预报结论,并强调目前虽进入“七下八上”主汛期后期,但要继续密切关注天气趋势,加强会商研判,做好各项防汛工作。
8时50分,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打电话给姚学祥,询问天气情况,要求全力做好针对性预报预警服务,进一步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气象保障。
9时左右,市委书记蔡奇在市委总值班室指挥调度全市降雨应对工作,向中国气象局对北京气象工作的支持和指导表示感谢,要求密切关注局地强降水天气,报风险、报极端,全面分析研判,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
9时40分,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受刘雅鸣委托,冒雨到市气象局指导强降雨预报服务工作,并与蔡奇连线。
“汛期以来,每一次的降雨预报都很准确。”“预报员要有压力,但不要有负担。”“要紧盯灾害风险和极端降雨预报。”……来自市委、市政府和中国气象局的肯定与嘱托,给连续奋战在预报服务一线的气象“哨兵”极大鼓舞。
要提前准确捕捉每一次强降雨的踪迹,并非易事。“尤其在今年,强降雨常常像打游击战似的,不按常理出牌。”姚学祥说。本轮强降雨首日——8月11日晚高峰正面遭遇的那场雷阵雨,就是如此。
11日中午,北京市气象台就已发布雷电黄色预警,预计白天至夜间将出现雷阵雨天气,短时雨强较大,局地短时有大风、冰雹。然而直到18时,除了分散性零星小雨,一切风平浪静。
18时30分,平静中出现端倪。在市气象台短临监测预报岗,一直高度警惕、不断刷新雷达回波图的何娜发现,城中心周围突然生出一块回波,对流旺盛。她赶忙报告当班首席预报员郭金兰。
“局地发展会很快,雷电和冰雹可能性极大,立即提醒海淀、朝阳等区局发预警。”郭金兰一边结合资料与经验快速分析回波发展趋势,一边冷静安排大家提示相关区县开展服务。果然,回波在中心城区上空生成后迅速发展,并持续有新的回波像浪花般生成,自西向东滚滚而过。
一时间,窗外风雨大作,冰雹击打地面的声音不断传来。而海淀、朝阳、昌平、门头沟、密云等区气象台早已相继发布雷电和冰雹黄色预警信号。独具北京特色的分区域、分时段、分强度的“分区预警”机制顺畅运转。“预警精细到区,让提示和服务更有针对性,避免了其他地区的过度防范。”姚学祥说。
市气象台也在当天19时45分和20时45分分别发布全市冰雹和暴雨黄色预警。
事实上,近年来,市气象局与市防汛办的24小时连线、全程互动已成为常态。“只要看到气象部门的同志在会商室忙碌,随时提供最新的研判结果,我们部署防汛应对工作就有底气。”常驻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斌说。
以气象预报预警“指挥棒”为令,8月11日强降雨以来,各部门行动迅速、联动有力。住建部门加强对全市在建工程、深基坑、高堆土区域的值守巡查和抢险,严禁人员进入施工区;旅游部门向各旅游团发出警示信息,关停全市相关旅游景区,加强山区景点、民俗村游客的劝返管控;市排水集团启动特级应急响应,开启64座雨水泵站,累计抽雨水近9万立方米;市体育局叫停山区有组织的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并推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在各区分区预警提醒下,应急部署工作也更有针对性。朝阳区紧盯70处易积水路段和多处老旧住房等抢险布控,出动6000余人巡查清掏雨水口;延庆区重点加强对冬奥会、世园会等施工地的巡查;在房山区,1785名驻村干部深入一线值守……
8月11日8时至12日20时,全市平均降雨量超过30毫米,有76个雨量站降雨量超过50毫米,超过100毫米的达13站。但在各部门通力配合下,雨中的北京城运行有序,仅有的10余处积水也在短时间内被排清。
13日傍晚,雷阵雨再起。对于包括气象工作者在内的北京防汛人员来说,又一个不眠夜来了。他们用彻夜守护换城市安然。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