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 王建忠
一
48岁的陈良红,是河南省信阳市新县郭家河乡湾店村人,小时候因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基本丧失劳动力。
在湾店村,乡亲们过的都是“候鸟”式的生活——春节前回村,春节后结伴外出务工。因为身有残疾,陈良红每当看着身边人陆续离乡就很伤心,尤其是听村邻过年期间聚在一起分享一年收获时,她甚至会难过得落泪——无论多少,人家过年总能拿回家一些钱。
湾店村青山绿水,阡陌纵横,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自然景观。但这里的贫困,却是省里都了解的。
陈良红的生活,让河南省气象局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吴骞心里很是牵挂。农业气象专业出身的吴骞,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凭着自己多年在气象为农服务第一线的工作经验,他积极开发当地气候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探索了一条“人不出村,村头脱贫”的路子,解决了“出不了村,就不了业”的留守贫困群体脱贫问题。
“湾店村年平均气温约15.3℃,年均降水1200毫米左右,气候温和湿润。”说到和气象有关的话题,吴骞的表述十分专业,“这里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特别适合种植特色菌类。”经多方打听,他获悉郑州汉方畜牧科技公司的四菇连种项目与这里的气候条件十分匹配,就立即邀请公司技术人员到村里考察。
专业的气候评估报告和发展规划,最终赢得了5000万元投资,在村里分批建设了400个标准化菇棚。
靠在蘑菇棚里打工,陈良红挣到了生平第一份工资——600块,正好是她一个月的生活费。半年时间里,她挣了6000多块钱。“一辈子都没想过自己能挣这么多钱。”她说。
二
在湾店村,有一条洁净的街道叫桂花大道。这是河南省气象部门扶贫工作组筹资建成的,寓意“八月桂花香满地,百里金稻灿映天”。这条路,连接着中原气象工作者扶贫攻坚的铿锵步伐。
气象部门在64个贫困村派驻的“第一书记”,按照省气象局制定的工作思路——挖掘气候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借力社会力量,争取多元投入;通过“五扶三抓”,即产业扶贫、项目扶贫、气象扶贫、资金扶贫、结对扶贫,抓特色扶贫产业发展,抓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抓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践行气象精准扶贫,使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获得稳定收入,过上幸福生活。
在豫北卫辉市上乐村,“驻村第一书记”任洪宾是新乡市气象局选派的优秀干部。通过研究,他发现当地气候适宜种植葡萄,就想尽办法将金利华农业有限公司种植的紫玉葡萄品种引种到村里。葡萄种植基地总经理张喜忠说:“基地可以为280户贫困家庭提供就业岗位,通过技术人员指导农户为葡萄浇水、剪枝。考虑村民大多是留守妇女,工作时间也可以由农户自己确定,不耽误接送孩子上学及照顾家中老人。”
“是新乡市气象局驻村工作队和金利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给了我希望,改变了我的人生。”在郑州读大二的任菲凡,暑假结束后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禁不住心中激动,她给市气象局写了一封感谢信,感激气象科技精准扶贫改写了她的人生路。今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耗光了她家所有积蓄,任菲凡差点因此辍学。后来,葡萄种植基地优先安排任菲凡的妈妈去打工,一年下来有了两万多元收入,全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而在豫西通许县邸阁乡娄庄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广胜是村里的“科学家”——他利用气象科技,成功在当地引种亚热带水果火龙果,使“南果北种”在娄庄村成为现实。这一经济价值极高的南方水果,成为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希望;在洛宁县底张乡苏村,“驻村第一书记”李丹在深入考察本地气候、土壤等情况后,发现紧缺的中药材连翘特别适合种植在这里的山坡地上。在这个建议下,当地政府已经将2000亩集中连片丘陵山区划作连翘基地,成为苏村生态建设、产业扶贫、农民增收“三位一体”的致富新途径。
三
气象科技改变的不仅是陈良红、任菲凡的生活轨迹,也不仅仅是湾店村、上乐村的面貌。“给钱,只能解决眼前问题。以往扶贫项目一结束,我们又变穷了。而利用科技产业扶贫,把工厂开到村口,让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脱贫的希望。”湾店村主任杨吉清说,气象部门的帮扶,向村里人证明了气象科技的力量。
“在脱贫攻坚战中,气象部门优势明显,作为空间大。一是体现在挖掘气候资源上,助力贫困地区变资源为资本,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二是体现在气象防灾减灾上,助力地方政府撑起防护伞,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河南省气象局局长赵国强指出,“要一手抓脱贫攻坚气象保障,一手抓定点扶贫,以气象保障指导定点扶贫工作,以定点扶贫成效检验气象保障措施,力求点上开花,面上铺开。”
如今,每个扶贫村的田间村头都建起了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多媒体显示屏滚动播出天气信息和农时生产建议。在湾店村蘑菇种植基地,气象科技人员建起了气象智能保障系统,利用传感器、互联网、计算机、手机、LED显示屏等构建起蘑菇大棚物联网,种植户、研究人员、气象环境数据与网络无缝对接,实现了蘑菇种植智能化监控及管理。“咱的蘑菇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气象科技元素,能不好吃吗!”公司驻基地的庄经理哈哈大笑。
信阳市扶贫办主任郑海春告诉记者,“企业+基地+贫困户”是帮助群众脱贫的好模式,把贫困户组织起来,既促进了整体脱贫,又降低了个人投资风险,通过产业扶贫,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使贫困户从脱贫到富裕,到小康。
脱贫攻坚气象保障工程作为十大工程之一,现已被列入《河南省气象现代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在规划中,以趋利避害为指导,气象部门将开展全省贫困县太阳能精细化普查和光伏发电资源分析评估工作,为国家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并为风电场、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和稳定运行提供气象保障,开启气象科技精准扶贫的新模式。
可以预期,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又会有成千上万的贫困户被改变曾经积贫积弱的生活轨迹。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7年12月25日一版 责任编辑:刘淑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