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袭击亚洲多国 谁是幕后“推手”?
来源:中国气象报   发布时间:2020-07-22
分享到:0

本期嘉宾: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 周兵

采访人:中国气象报记者李慧

    本期观点:中高纬度地区存在“两槽一脊”的稳定环流形势,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且其位置偏西并稳定维持,梅雨期开始早、结束晚,来自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异常偏强,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偏弱和南海夏季风偏弱等多重因素,致亚洲多国强降雨频发。

  近期,中国、日本、印度及部分南亚国家都遭受了季风强降雨和洪水袭击,对当地公共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并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出现如此大范围持续的强降水和洪涝灾害,其天气气候背景如何?是否异于常年?记者就此特别采访了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周兵。

  副高偏强印度洋偏暖致中国降水强

  6月以来,持续的暴雨袭击了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截至7月14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7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64%的县(市)出现暴雨过程,平均降雨量为344.6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6多。中央气象台连续41天发布暴雨预警,为2007年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建立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

  从大尺度环流来看,对我国影响巨大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天气系统。副高也是影响亚洲天气气候的重要环流系统,它决定季风区降水的强弱和梅雨的强度与位置。今年6月以来,副高较往年同期强度偏强,脊点位置偏西,尽管出现南北阶段性摆动,但均有利于暖湿气流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此外,今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偏早,从而使今年的江南梅雨较常年早7天开始。

  今年梅雨开始早、结束晚,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大是南方水情严重的主要原因。常年梅雨季节在7月18日就结束了,然而,目前南方梅雨天气已经持续了一个半月。此外,今年赤道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它与副高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一般来说,七八月份副高强度偏强主要是受到赤道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的影响,今年的情况也是如此。在欧亚地区中高纬出现相对稳定“两槽两脊”的环流形势,东亚大槽持续少动,槽后由冷空气进入长江中下游一带,同时梅雨锋系统一直存在,冷暖空气在梅雨区对峙,从而形成了有利于持续性强降水发生的环流配置。

  出现有利的环流配置不等同于降水就能发生,还需要充沛的水汽输送。今年的水汽输出情况也与往年不同,以往西太平洋、我国南海和孟加拉湾都是我国水汽的重要来源地。但是今年以来,由于副高西侧转向的气流以西南气流为主,而且一直可以到达长江中下游及日本一带。所以,水汽主要来自西太平洋和我国南海,为梅雨区降水提供了有效的物质条件。

  水汽偏多使日本遭遇凶猛梅雨

  目前,与我们相邻的日本此时也在遭受异常凶猛的暴雨天气。从7月15日的风云四号高清可见光卫星云图上看,我国中东部地区有着一条大范围的梅雨锋,横跨长江流域直到日本附近,都被大量降雨云系笼罩,这是日本多地也正在被暴雨袭击的表现。事实上,不仅我国南方地区有梅雨这种天气现象,在东亚的日本、韩国等地也把夏季的连续暴雨称为梅雨。日本的梅雨和我国的梅雨一样,都是处于副热带高压北侧,由西南季风和冷空气交汇形成。但是,由于日本四面临海,水汽更多,梅雨可能更猛烈些。

  从6月1日至7月15日的水汽整层积分图可以看出,此时日本的水汽更加强盛,说明日本梅雨期降水强度更大。7月初以来日本九州地区及长野、岐阜两县大片地区持续遭遇暴雨天气。以7月4日为例,监测数据显示,日本九州岛南部局地出现1小时120毫米、6小时35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一般情况下,降雨量标准是24小时50毫米以上为暴雨,24小时100毫米以上为大暴雨,24小时250毫米以上则为特大暴雨。而日本九州岛南部局地1小时降雨量就相当于24小时的大暴雨,雨势极为猛烈,日本气象厅已经发布针对梅雨的特别警报。截至7月16日,强降雨已导致75人死亡、14人失踪。日本政府认定7月份暴雨为“特定紧急灾害”,7月14日日本岐阜县下吕市因河流水位上涨而致使公路部分路段崩塌。

  南海夏季风偏弱致印度洪水多

  东亚暴雨频发,处于南亚的印度近期也是频繁遭受强降雨天气。南亚既是亚洲最潮湿地区,也是世界上最潮湿的地区之一,平均每年至少有1000毫米的降雨量。印度气象部门对印度北部和东北部多个地区发布了强降雨红色预警,主要涉及阿萨姆邦和迈赫加拉亚邦、阿鲁纳恰尔邦、比哈尔邦和北方邦东部和西部。截至7月16日,自印度夏季风于6月1日爆发以来,全印度降水量为338.3毫米,较常年308.4毫米偏多9.7%。卫星云图上,目前主要对流活动分布在印度西海岸和东海岸。

  每年6月至9月是印度季风雨季,暴雨和雷击等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往往引发洪水、泥石流等灾害。南亚夏季风是打开印度雨季的“开关”。印度洋上空大量的暖湿空气被西南季风吹至印度半岛,造成的降雨可占到印度全年总降雨量的70%左右,对其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观测记录显示,印度中北部的季风降水在20世纪70年代到2000年之间显著减少,季风区变得越来越干燥;但是从2000年至今的近20年间,这里的降水又转而呈现出增加的态势,洪涝风险逐渐增加。以往,南亚夏季风爆发后,印度地区上空东风会转为西风。但是今年情况有很大不同,此时,印度上空还是受东风控制,索马里越赤道气流较弱,为热带东风带对流性降水。近期,南海夏季风异常偏弱,副高一直盘踞在南海附近,导致西风压不过东风。此外,一般热带地区降水为对流性降水,印度地区上空上升运动持续偏强,所以强降水一直在该地区频发。

(来源:《中国气象报》2020年7月22日三版 责任编辑:王美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