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在媒体发布中的双重效益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05-07-23
分享到:0
        一、天气预报的经济效益

  步入二十一世纪,不经意间您可以随处找到天气预报的踪影。打开广播、电视、翻看报纸,甚至传呼、手机短信都会收听、收看、发现到天气预报。透过表象,我们可以看出气象部门与媒体联手发布天气预报的后面所取得的1+1>2的经济效益。

  在一般人眼里,气象部门属于国家的公共事业,一切行政开支都由国家承担。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国家拨款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气象事业的提升。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天气预报这一资讯的收听、收看需求在睿智的气象人眼里已经成为事业发展的一个经济增长点,再加上一些商家、企业在广告的投放点上逐步看中了天气预报前后时段。这样一来,气象部门因势利导纷纷成立自己的气象广告中心,在为大众提供天气资讯服务的同时,自己也有了事业发展资金。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把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作为资讯消费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少媒体也顺应这种收听、收看习惯,将天气预报做得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比如每逢整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就会在对天气形势进行预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整点之前,还拿出专门时间做了一档《天气资讯》节目。电信、网通近年来也加入了发布天气预报短信的行列中,用户通过订购天气短信,一方面方便了自己,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的收入,再加上商家、企业比较看好天气预报前后时段的因素,近年来,在媒体的广告中天气预报前后插播广告的价位也是较高的,这也给媒体带来了高额的广告收入。

  气象部门、媒体借助天气预报获得的高额回报,这是直接经济效益。天气预报在媒体中发布还有间接的经济效益,它则表现在社会各个生产、经营方方面面。商业、企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主要是防范于未然,一旦天气有了变化情况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经济损失,这笔经济效益是一种无形的,也是无法估算的。

  从这些方面看天气预报在媒体中发布所带来的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最终一点体现了天气预报的服务性,更体现了天气预报的人文观念,这也是天气预报拥有众多听众群的魅力所在,也是众多商家企业发布广告抢占这个时间段的魅力所在.仅仅三到五分钟时间的小小天气预报却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二、天气预报的社会效益

  城市天气预报一般在媒体上发布主要是指国内和国外主要城市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预报.城市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包括天气现象、最高最低温度,风向风力等等,主要是由中央气象台为公众提供的公益气象服务这种气象服务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比较紧密。而一些专业气象服务将覆盖农业、林业、畜牧业、交通、能源、水利、海洋、环保、保险和商业等国民经济各大门类。这种气象服务一般情况下不在媒体中发布。广播、电视发布的气象服务主要还是城市的天气预报。现在气象和气候与人民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社会各界公众时刻都关注着气象和气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改善,人们对天气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实际上气象的运用也是与时俱进的。

  近年来,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逐步向贴近百姓方面迈进,从用户的角度着想,逐渐地转变为客户至上的理念。天气预报把穿衣指数、晨练指数、出行指数等等综合因素加在了预报中,考虑了温度、湿度和大风,集中要素综合成一个指数,更方便人们知道在这个指数下如何穿衣和出行。

  当你打开收音机、电视或是翻开报纸,就会听到或看到天气预报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气象”、“天气”、“气候”这3个名词经常碰到;当您要到某地出差,总要向别人打听一下那里的气候、天气情况如何?特别是一些旅游城市在天气预报中增加了各种体现人文关怀的舒适度预报、体感温度预报、紫外线强度指数预报、穿衣指数预报、晾晒指数预报、空调开启指数预报、感冒指数预报、中暑指数预报等等。以2005年6月30日哈尔滨的天气预报为例,“风力等级3级含义一般提示虽晴天,最高气温在零上28摄氏度,温度过高,加上4到5级的风,将给您的旅游带来些不便,建议您有选择性地到一些景点游玩。请避免户外活动时间过长,建议在室内做适当锻炼,保持身体健康,避免中暑”。从这个意义看,天气预报在媒体中发布充分展现其社会效益,时时把为受众服务体现在预报中。媒体的亲和力和公众形象也进一步树立起来。现代人喜欢参与到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中。参加活动前,从穿衣、饰品等方面都要进行自我包装,如果这方面做得与天气状况不合时宜,就会影响自身在活动中的空间。而时时发布的天气预报可以在这方面及时提供资讯服务。

  总之,在以人为本处处体现人文关怀的现代社会中,天气预报在媒体的发布,不仅可以让气象部门和媒体取得双赢,而且还可以在社会各界所有关注气象的人当中取得多赢的效果。 (来源于2005年7月23日《中国气象报》 作者:王炜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