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11-01-26
分享到:0

  日评点:湖南省气象台 叶成志 姚蓉 湖南省气候中心 彭嘉栋

  受增强的西南暖湿气流和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湖南省从1月17日开始自西向东出现了大范围连续性暴雪天气过程。至20日 8时,全省平均过程降雨(雪)量为23.9毫米,共有69个县(市)出现暴雪天气,其中分别有57县(市)积雪深度超过10厘米, 21县(市)超过20厘米, 3县(市)超过30厘米。桃江、安化、益阳等10县(市)积雪深度突破或平历史最高纪录,慈利、泸溪、汨罗等8县(市)积雪深度位列历史第二位。此外,湘中以南共有35个县(市)出现冰冻,单站最大电线覆冰厚度13毫米。

  初步分析造成此次大范围持续强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主要有如下三点:

  乌山阻高重建,南支系统活跃,有利于形成大范围雨雪天气

  1月15日,乌拉尔山阻塞高压重新建立,脊前偏北气流引导冷空气经贝加尔湖南下。亚洲北部为一强大的冷高压控制, 1月19日位于贝加尔湖以西的冷中心继续增强,湖南省处于冷性高压底部,不断有冷空气补充南下,850百帕锋区较长时间维持在北纬25°附近。同时,南支天气系统活跃,咸海附近的低压分裂短波槽经孟加拉湾东移,分别于18和19日两次东移影响湖南,且副高东退至东经120°附近,这支西南气流经孟加拉湾和南海北部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下的冷空气交汇,形成了有利于大范围连续性雨雪天气的环流条件。

  700百帕西南急流建立,为强降雪提供了良好的水汽和动力条件

  1月18日, 700百帕高度上西南急流建立, 19日再度加强,20时怀化探空站的西南风速达28米/秒,且850百帕高度上为偏东风,中低层切变线在湖南省南北摆动,不但有利于水汽输送,还提供了较好的辐合抬升动力条件,有助于在湖南省形成连续的强雨雪天气。  

  深厚的冷性温度层结,有利于降雪形成

  1月17日~20日,除湘东南维持一个非常浅薄的逆温层外,湖南上空自地面到高空温度大多在0℃以下,是一个深厚的冷性温度层结,大气中的冰晶由于没有经过一定厚度的高于0℃以上的融化层而无法融成水滴,而是以水汽凝华增长或雪与冰晶碰并增长的物理过程为主,所以降水性质主要是雪。

  与2008年初湖南省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相比,此次过程特点主要是强降雪,冰冻范围不大,强度不强,而2008年主要以强冰冻天气特征为主,究其原因主要是与2008年影响湖南的冷空气势力更强、南支低槽持续偏强以及中低层水汽输送更强盛有关,更重要的区别是温度层结的差异。 2008年强冰冻过程期间, 900百帕高度以上自南向北盛行西南气流和暖湿平流,900百帕高度以下自北向南盛行东北气流和冷平流,致使地面至500百帕高度形成一个强的暖性逆温层,厚度为1500米~2000米,强度达8℃~9℃,而地面日平均气温在-3℃~0℃,形成了深厚的冷垫,有利于产生大范围强冰冻天气。 (来源于2011年1月26日《中国气象报》 作者:叶成志 姚蓉 彭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