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75·8”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1995-08-24
分享到:0

    在今年的春夏之交,我们踏上了曾经创造过辉煌,也上演过悲剧的驻马店地区,沿着“75·8”洪水洗劫过的路线,进行了一次不寻常的采访。虽当年被洪水肆虐过的土地上,已是树木森森、禾稼葳蕤;阡陌纵横、村舍井然,但20年前那场特大暴雨留给驻马店人的沉重和痛苦,却怎么也抹不去……

    一位气象工作者的内疚

    1975年8月5日一大早,狰狞的“猴头云”在东方天际凝聚,久久不散。继而又阴风阵阵,乌云四合,露脸不久的太阳,很快被浓云遮蔽了。这既异常又罕见的天象,首先在动物身上有了反应:

    一时鸡飞狗跳,惶惶不安;

    成群的麻雀,似有大难临头,拼命地往房子里乱扑乱钻;

    位于板桥水库下游十几里的林庄村南坡地上,聚满了黑压压的乌鸦,凄厉的噪声令人惊悸,驱不走,赶不散;

    蚂蚁搬家,队伍杂乱,行走慌张。

    有人还发现:板桥水库管理局内一棵合抱粗的古槐,根部的树洞里,缓缓向外淌水,流出一米多远。这种现象过去从未看见过。

    人们绝没有想到这就是不祥之兆。

    等到大雨来了,人们才惊慌失措。但为时已经晚了:通讯联络中断,指挥系统失灵……

    一场千古浩劫,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年近六旬,两鬓斑白的驻马店地区气象局老预报员孙令喜沉痛地对我们说:“作为气象工作者,没能把‘75·8’那场大暴雨准确预报出来,我始终感到非常内疚。我想,那时即使能提前几个小时预报出来,也不致有那么多人在洪水中丧生啊!”

    “75·8”过后,纯朴、善良的驻马店人并没有给气象部门过多的责备:当时的气象预报和观测手段毕竟还很落后。

    板桥水库溃坝在子夜

    无情的岁月可以淡漠一切,却无法封住人们的记忆。

    现任板桥水库管理局副局长马天佑和水文站站长黄明栓,向我们讲述了在酿造“75·8”这幕人间悲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板桥水库被洪水冲坝前后时的情景——

    连月大旱,禾苗蔫蔫待毙。8月4日夜,人们热得睡不着,聚在板桥镇空地上看电影。说来也巧,那天放的电影是《战洪图》。看着银幕上那滔滔大水,不知是哪位调皮的小青年还侃了一句风凉话:咱这儿有一场这样的大雨就好了。

    第二天天擦黑,大雨果然降临。那雨下得好邪乎,根本分不清道道,就像用盆子从天上往下泼一样;雷也响得邪乎,既沉又闷,连绵不断,横竖不离头顶。整整下了一夜,到了6日早晨,雨停了,但依然阴云低垂。仅仅隔了半天时间,从中午12点开始,更大的暴雨接踵而来。

    7日夜,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夜:前半夜,暴雨如注,倒海翻江。当时雨量站测得的日降雨量是448.1毫米,最大一小时降雨量是142.8毫米。

    此时,七八级东风猛吹,大坝内狂涛拍岸,激起一丈多高的水墙和团团水雾。水库上游以每秒13000立方米的流量,注入板桥水库。只有4.92亿立方米库容、最大泄洪能力为1610每秒立方米的板桥水库,竟已蓄水6.97亿立方米。它像一条负载过重的老黄牛,气喘嘘嘘。坚持到8日0点30分,终于坚持不住了。当洪水摧毁大坝一泄而下时,库区上空却风停雨息,透过云缝还能看见几颗星星。

    沙河店上的避难所

    位于板桥水库下游几里路的沙河店,是“75·8”受灾最惨重的地方之一。当年这里6000来人就有827人不幸遇难,全镇房子除供销社临街的15间拐角砖砌小楼(实际是一栋小平房)因地势较高被保留下来,其余几乎全被洪水夷为平地。

    当我们赶到沙河店,慕名找到了这座被小镇人视为生命安全岛,现为供销社废品收购站的小楼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了。20年的风雨剥蚀,使它变得破旧不堪。在楼顶上的墙缝里长出了一丛丛杂草,迎风摇曳。

    现在房子的主人,68岁的芦长治老汉当知道我们的来意时,便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述起1975年8月7日那个黑色的夜晚——

    “那天夜里,天好黑,雨好大呀!地面上的水眼看着往上涨,一小会涨到丈把深。小楼上忽啦啦涌来约2000人,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大水头直往小楼上撞,明显感到楼房在晃动。不少妇女、小孩吓傻了,狂呼乱叫。有人大喊:‘别哭别动,再动小楼就保不住了。’大家这才静下来,在雨中紧紧挤在一起。只听见黑暗中不时传来‘呼通呼通’墙倒屋塌和凄厉的救命声,那场面太惨了。”

    沙河店镇供销社干部,现年58岁的吕荣宪,一提起那场大洪水,说话的声音就哽咽了。大水来时,他正在仓库看东西。什么都来不及了,几个人赶紧用木料扎了一个大筏子,上去了足有30来个人。黑夜里,洪水无边无际,木筏子在波涛里颠上颠下。和他们同时漂流的几个木筏子,都先后被波浪打沉卷走了,只有他们这一个,整整漂了一夜,天明时漂到遂平县邓庄才讨了条活命,老吕的几个亲人都在洪水中遇难了。说到这里,他的眼圈红了,我们的心也跟着哭泣。

    当我们迈着沉重的步履走出这栋小楼,告别那些纯朴而善良的小镇人时,我们才猛然间体悟出:这小楼不正像一座无字的纪念碑,高高耸立在沙河店人的心中吗?这也许就是小镇人为什么不忍心拆掉它的原因所在。

    营造新世纪的诺亚方舟

    人类的历史首先是一部人与自然斗争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面对着灾难深重、神秘莫测的大千世界,感到自己是那么渺小,那样的孤立无援,希望有一个法力无边的神灵保护自己,希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祛灾解难,于是创造了保护神,创造了诺亚方舟的神话。然而,属于我们的保护神和诺亚方舟却是真实而强有力的,那就是我们的这支气象队伍和我们的气象现代化事业。

    1982年7月,又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降临驻马店。时隔“75·8”仅有7年,这是对驻马店地区气象工作者7年来卧薪尝胆,厉兵秣马的严峻考验。

    7月20日20时,全区普降特大暴雨。到22日8时,有7个县降雨量已经超过300毫米,最多的确山县竟高达718毫米,雨量之大,雨型之恶仅次于“75·8”。位于汝南县境内的亚洲第一平原水库——宿鸭湖水库水位急剧上涨,形势异常严峻。地区防汛指挥部通知,若再有100—150毫米降水,就得全部打开泄洪闸;200毫米以上降水,则采取非常措施炸掉大坝。电话告知:炸药已运达水库大坝,就等气象台一句话了。

    气象台不负重望,做出了“未来24小时雨势减缓,雨量不会超过50毫米。”的天气预报。这举足轻重的一句话,凝聚了多少气象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这铿锵有力的一句话,保住了下游50万亩耕地,20万间房屋,25万人免遭水灾。

    据地区气象局局长张新国向我们介绍:尽管驻马店的气象现代化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是惊人的。现已开通了至武汉区域气象中心的终端,完成了至省台的远程工作站有线传输及局域网建设。为加快气象信息的传递时效,已组建起以气象警报器为龙头的农村气象服务网,现在发布一则气象情报,只需几分钟即可传达到位,大大减轻了自然灾害的损失。

    我们采访中发现,尽管“75·8”已经是20年前的事情了,尽管流逝的岁月仿佛已经抹去了“75·8”所有的伤痕,可是在这块曾倾泻过无穷无尽苦难和不幸的大地上,仍无法淘去驻马店人对“75·8”的记忆……

    编后话:

    “75·8”,对我们气象工作者来说,确实是个难忘的纪年符号。既为其深重灾难而感到痛心,更为其引出的警告而奋发图强,可以说,这成为我国暴雨研究和监测预报的转折时刻。在“75·8”特大暴雨过后二十年之际,中国气象学会将在河南召开较大规模的“75·8”特大暴雨二十周年回顾暨暴雨洪水监测预报学术讨论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国暴雨研究和业务工作必将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左上图为板桥水库大坝被“75·8”洪水冲垮后的惨景。(来源于1995年8月24日 《中国气象报》 作者:庄肃明;张海峰;李德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