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为水而战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04-03-20
分享到:0

  早在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环境与发展大会就指出:“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是水。”1977年联合国大会进一步强调:“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1997年,联合国再次呼吁:“目前地区性水危机可能预示着全球危机的到来。”

  随着两则美国“争夺”水资源新闻的曝光,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21世纪,水资源之争将成为地区或全球性冲突的潜在根源和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正如迈克尔·克莱尔在《资源战争》一文中所说:“未来的战争绝不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而爆发,而是为确保最宝贵并日益减少的自然资源的供应而爆发。”

  一则是五角大楼出炉的一份秘密报告被英国《观察家》获知:未来20年里,气候变化将带来全球性灾难,数百万人会因为战争和自然灾害而死亡。与恐怖主义相比,气候变化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要大得多。到2020年,水和能源供应将面临“灾难性”短缺。

  另一则是今年2月墨西哥《全球化》月刊发表文章说,美军开进巴拉圭,控制了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交界的三角地带,掌握了世界上仅存的未受污染的最大淡水资源所在地。美国以那里的穆斯林有恐怖主义倾向为借口,堂而皇之地掌握了那里的淡水资源。

  水资源危机既阻碍世界可持续发展,也威胁着世界和平。水资源之争已成为地区或全球性冲突的潜在根源和战争爆发的导火索。世界上最早争夺水源的战争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位于今天伊拉克南部的美索布达米亚平原上的两座古城,为了争夺对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控制权而互相宣战。而在过去的50年中,由水引发的冲突共507起,其中37起有暴力性质,21起演变为军事冲突。

  为争夺水资源,许多国家把目光集中到跨国水域和地下水源上。目前,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与邻国分享河流和湖泊水系的国家里。地球上有214个河流和湖泊水系跨越一个或若干条国界,其中有148个水系经两个沿岸国家或地区,由于水资源供应和分配不均匀,已有大大小小140个地区出现了紧张形势。

  在南亚、中亚、中东地区,由水引起的冲突从古至今不断,并愈演愈烈。亚洲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因萨特莱杰河流的水域问题发生争执;非洲的埃及、苏丹和埃塞俄比亚在尼罗河水的分配问题上互不相让;利比亚想从与埃塞俄比亚共有的努比亚沙石水层中取水,埃及认为这会对它的地下水资源造成破坏和“偷窃”;埃塞俄比亚内陆没有河流,欲从苏丹和埃及开凿一条运河发展农业,但视水如命的周边国家坚决不答应;中东的幼发拉底河沿岸国家在上游修坝数十座,使下游河水减少而引发了土耳其、叙利亚等国间的分歧。

  为水争执最多的是中东地区,对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约旦河以及太巴列湖的水源争夺是导致该地区近半个世纪以来战争不断的原因之一。约旦国王阿卜杜拉说:“我们这一地区的潜在冲突导火索不是土地,而是水。”以色列前总理西蒙·佩雷斯说,阿以和谈的首要原则不是“以土地换和平”,而是“以土地换水源”。

  自1967年以来,以色列始终控制着戈兰高地的水源和约旦河支流,使约旦河西岸52%、加沙地带约50%的水资源归为己有。巴勒斯坦仅控制约旦河西岸10%的水资源,它指责以非法引走约旦的地下水储量的40%,从而威胁到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约旦认为,叙利亚和以色列从耶尔穆克河和约旦河抽走越来越多的水,已造成约旦人用水困难,并只能依靠以色列境内的基导尼烈湖和耶尔穆克河下游河水。而叙利亚和伊拉克则指责土耳其利用阿塔图克大坝控制了幼发拉底河的源头。为防不测,土耳其为其水利工程配备了地对空导弹等现代化武器。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可以预见,在21世纪,许多国家和地区将为水而战。

世界水资源现状

  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

  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球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发展迅速。一方面,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蚕食大量可供消费的水资源。全世界每天约有200吨垃圾倒进河流、湖泊和小溪,每升废水会污染8升淡水;所有流经亚洲城市的河流均被污染;美国40%的水资源流域被加工食品废料、金属、肥料和杀虫剂污染;欧洲55条河流中仅有5条水质差。

  20世纪,世界人口增加了两倍,而人类用水增加了5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12亿人用水短缺,30亿人缺乏用水卫生设施,每年有300万到400万人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到2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35亿人为水所困。水资源危机带来的生态系统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也将严重威胁人类生存。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

  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据监测,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地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据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在充分考虑节水情况下,预计用水总量为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300亿至2300亿立方米,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来源于2004年3月20日《中国气象报》 作者: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