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冰雹张狂时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01-05-10
分享到:0

  州冰雹碗口大

  3月27日,4月19日、20日、28日,贵州省遭受了4次大范围的冰雹灾害。这几次强雹涉及面广、密度大、来势猛,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全省有200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21.4万亩,绝收40万亩;毁损耕地0.3万亩,减产粮食2万吨;倒塌房屋5124间;因灾死亡11人。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98亿元。4月19日冰雹伴有大风,风速达32秒米(12级),致使贵阳机场候机楼大厅数十块5毫米厚的玻璃被击穿,机场3000多米防护网被连根拔起。

  降雹时笔者刚刚吃晚饭,正在看电视,眼见大风骤起,连忙关好窗子。嘭——嘭,嗵——嗵,冰雹把屋顶(我家住顶层)打得“砰砰”响,很厚的塑料遮雨棚被打得稀巴烂,有的整块被打掉。第二天上街,发现人行横道上的树大多成了光丫丫,石棉瓦价格暴涨,是平日的二三倍,且不讲价,动作慢一点便买不到了。现在是雷雨季节,没屋顶可不行。

  贵州各地气象台站及人工防雹点对冰雹进行了测量,清镇市、流长镇降雹最大直径55毫米,比碗口还大,每平方米120粒,其中如鸡蛋大小的有60粒,冰雹平均重量19.7克,积雹厚度达20厘米。

  冰雹来自何处

  冰雹是从强烈发展的雷暴云(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固体降水物——冰粒。冰雹是强对流天气的产物。对流性天气生成的基本条件是:1.大气中具有不稳定能量。2.充沛的水汽。3.需要足够的冲击力。有利于冰雹增长的特殊条件为:1.雷暴云要高大,云顶越高,降雹的概率越大。2.雹云中的上升气流较大,且上升气流分布速度不均匀。3.适宜的0℃层高度。

  据观测和研究,冰雹的生长过程大体是:首先是雹胚(即云中的小冰晶等)进入钭升气流中,钭升气流把小冰粒带到中高层,穿过过冷水累积区,形成大小不同的雹粒,雹云顶端的砧状气流将雹粒撒向前方,大的抛得近些,小的抛得远些,通过这种“分选”作用,大小雹粒在不同部位徐徐下落,重新进入钭升气流,又开始第二次升降。如此循环数次,小雹粒反复通过过冷水累积区,得到很快增长(形成冰雹一般只需4—10分钟)。当最强的上升气流承托不住雹粒时便降雹。

  人工防雹作用大

  我国是冰雹灾害较多的国家,雹灾占全部气象灾害的8%,每年遭受雹灾的农田面积达3000万—6000万亩,仅农田遭受雹灾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0多亿元以上。

  防雹的方法,主要是地面作业,即高炮将含有催化剂碘化银的人工防雹增雨弹发射到雹云中爆炸,催化剂在云中能使雹云中的过冷水冰晶化,由此产生大量人工雹胚,这些人工雹胚就与自然雹胚争夺云中的水分,结果谁也长不成大冰雹,这就是所谓的“争食原理”。人工防雹是通过作业、人工引晶和爆炸,使雹胚吃不饱,受到遏制,可使冰雹长不成或长不大,“早产”、“早落”。

  人工防雹怎样布防呢?常言道,“雹打一条线”,意思是雹云总是走老路。这是由局地势力和动力条件决定的。这为防雹炮点的设位提供了依据。

  人们通常把高炮阵地或火箭发射场选在雹云路径地段的上风方,根据保护区的面积以及每门高炮的有效保护宽度来设计需设立多少个雹点,组成有效的防雹火力网。粗略地估计,每门炮的保护面积可达20平方公里,这样,在一个雹灾严重的地区,在雹云的主要路径地段的上风方设立多个防雹站,能形成很大的保护面积,并能减少该地区50%以上的冰雹灾害。 (来源于2001年5月10日《中国气象报》 作者:罗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