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植树与“冷湖”“焚风”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1992-03-16 |
冷湖,是冷空气堆积成的“湖”。焚风,则是一种干热风。它们都是山区所特有的局地小气候,与山区植树有密切关系。
在山区的冬季,当山坡上的空气辐射冷却后,因密度变大、比重增加,将沿着山坡向下流泄,并堆积在山凹里,同时把暖空气抬升到凹地上空。这样,山洼、凹地、谷地、盆地等低凹地形处就会形成一个个冷空气湖,使得这些地方冬季气温较其它地方要低,冷害最重,辐射雾多见,加上四周山脉遮蔽凹处日照也很少。
这就是“冷湖效应”。冷湖效应带来的严重冷害常常使幼树死亡,雪灾、冰冻等又易折断树枝,弥漫的云雾还使树木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因此,一些抗寒能力弱和喜温的树种在这里难于生长。即使幸存下来,也是弯弯曲曲,植株瘦矮,显得先天不足。
焚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空气沿着山坡上升成云致雨,翻过山脊后,往往变得比较干燥,并顺着坡向下沉。由于干空气在下沉过程中要绝热升温,这股气流到山脚处时会变得又干又热,这就是“焚风”。焚风效应在背风坡山脚处最为强烈,特别在盆地等郁闭地形中,由于气流不易扩散,使这些地方夏秋季节高温、干燥少雨,水分难以满足树木生长需要,造成植株茎梢甚至全株枯萎。
冷湖效应和焚风效应对植树造林很不利,但是,它们在山区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它们与山脉的走向和坡向有关,也与地形郁闭程度有关。一般郁闭地形比开放地形严重。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在植树造林时,应该在这些地方多栽种耐干旱、耐低温、适应性强的树种,以提高成活率和成材率。这样做,也有利于减弱冷湖效应、焚风效应的影响,改善局地小气候,促使山区林茂粮丰。(来源于1992年3月16日《中国气象报》 作者:黄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