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分析云南干旱原因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12-03-06
分享到:0

  持续3年的干旱让云南大地备受煎熬,人们在埋怨老天为何总是不降雨的同时,应该深深思考一下,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会对局地气候造成不良影响,这种影响是缓慢和间接性的。

2012年2月20日,云南“三年连旱”已造成昭通、曲靖、昆明、楚雄等地630余万人受灾。图为20日,云南昆明石林,水库无水,地面龟裂。


图为2月20日,云南昆明石林,村子的池塘只剩下一点点水。

  云南省境内河流众多,其中有900多条河流的径流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水资源总量达222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三位。但近年来由于连续干旱,云南却由水资源大省变成了水资源贫乏省。

  对于云南地区出现如此严重的干旱,究其原因,目前有多种说法。经过初步分析,我认为,云南干旱形成的直接原因应是“天灾”,即是大气环流异常导致的降水明显偏少,此外,“人祸”也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之一在于云南一些地区为了经济利益,大量砍伐原生态林,发展桉树林。据生态学家研究,这种被称为“抽水机”的速生林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令涵水能力降低,因此会导致局部地区的旱情加剧。此外,云南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但由于云南及其上游的泰国、老挝、缅甸的大片森林遭到破坏,不仅影响蓄水能力,也会导致这条水汽输送带对云南水汽的贡献越来越少。

  近年来,西南地区大力建设水电站,破坏和改变了一些流域的生态环境,加之水电站对水资源的“挟持”,也不同程度加剧了旱情。云南作为水资源大省,因未能很好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反而成为水资源贫乏省。小水电不断从水库“抽水”,导致水库储水严重不足。加之南方群众易受“靠天吃饭”思想的影响,平时不注意蓄水,对小河、小水库、水塘又缺乏科学管理和整修,干旱一来就易迅速干涸,因而需水时无水可用。云南虽为水资源大省,但在持续气象干旱的影响下,加之未能很好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导致目前全省水库的蓄水量不足往年的一半,而且已有254条中小河流断流,390座小型水库和大量山塘干涸。

  还有盲目开发矿产资源,导致地下水枯竭、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也是加剧旱情和饮水困难的重要因素。

  此外,由于全球气候增暖,各地发生干旱的频率可能增加。有研究表明,从年代际气候变化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西秋雨呈现减少趋势,中国干旱发生频繁。在我国北干南湿的格局下,南方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也有所增加。这些都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密切关注。

  当今人类对于大自然制造的“天灾”,如大范围的连续性气象干旱,目前尚无法避免。但如果我们采取积极的措施,减少“人祸”因素,保护好生态环境,就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

  (作者:梁必骐 责任编辑:李文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