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04-12-07 |
自1986年冬季气温偏高而出现暖冬以来,我国已持续十数年出现大范围的暖冬现象,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诸多的影响,其中包括有利的影响和不利的影响。所以,暖冬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心。
基于目前气温偏高的变化趋势,以及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卷土重来,预计今年冬季我国的气温将继续偏高,暖冬出现的可能性较大。暖冬出现表明该年冬季平均气温将比常年显著偏高,这将意味着冬季冷空气活动有所减弱,即冷空气活动频次减少或强度减弱。
暖冬,冷空气活动减弱自然有利于人体健康。但是,如果冬季温度过高,该冷而不冷也于人体健康不利。这是因为暖冬往往雨雪较少,使得空气更加干燥,细菌、病毒、浮尘等容易繁殖和传播。比如前些年,由于冬季出现过暖天气,患感冒、肺炎、心肌梗塞、脑血管病的病人就趋于增加。其中,尤以儿童感冒患者最多。冷热多变,也使得一些老年人容易反复感冒,并由此转化为肺炎。患哮喘的病人可能咳喘得更为严重。值得警惕的是,冬日里过暖的天气还会使猩红热、腮腺炎、水痘等传染病有增多的趋势。
此外,暖冬往往伴随多雾天气。雾使大气污染加重,特别是大城市由于汽车排放大量污染物,与大气中的水汽混合,往往造成重度污染。如北京今年10月上旬持续数日的严重大气污染,便是如此。因此,对于现代化的大城市来说,雾所带来的大气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及健康的重大环境问题。
一般说来,入冬以后,影响我国的北方冷空气频频南下,而强度也比秋季强得多,大风降温十分明显。所以即使是暖冬,也不免会有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气象部门把这种降温幅度大、影响范围广的冷空气称为“寒潮”。美国纽约医院康乃尔医学中心的辛克里博士研究指出,寒潮的袭击竟如传染病一样,给人们带来不良影响。首先,寒潮造成的气温骤降,使人体无法很快适应而得病,最常见的就是感冒。有关专家认为,寒冷使肺功能降低是导致感冒的重要因素。寒潮入侵不仅带来大风和降温,而且使空气中的湿度显著降低,上呼吸道因此而变得干燥起来,以致发生微小的破裂,感冒病毒便可乘虚而入。由于气温下降,鼻咽部的局部温度可降至32℃左右,这样的温度正适合鼻咽部裂口内的病毒滋生繁殖。再加上呼吸道受强冷空气刺激,局部血管收缩,使呼吸道内粘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相应减少,这就更为感冒病毒的入侵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暖冬由于底温高,一旦寒潮袭来,则降温幅度更大,而此时人们穿着又少、思想麻痹、防寒意识减弱,对人体影响更大。可见,在暖冬里仍需时刻提防寒潮入侵的影响。(来源于2004年12月7日《中国气象报》 作者:黄朝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