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省级动态

上海:枕戈待旦等雾来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22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深夜11点,上海崇明岛陷入一片夜色,海浪拍打着礁石,更显得四下静谧。杨帆写完上海崇明岛人工消减雾飞行试验作业方案的最后一句话后,周旭说:“今天咱们就早点休息吧。”

回宿舍的路上,周骥在上海消雾试验微信群里发通知:“空域已批复,明日飞行试验计划已拟定,预计凌晨3点进场,请大家做好相应准备。”

这是自2024年1月19日上海人工消减雾试验启动以来,试验团队第4次在相近的时间点,收到相同的通知。

此次人工消减雾试验是由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和上海市气象局联合开展的一次探索性试验,针对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和地面播撒装备开展多手段、小范围、集中式催化,拟在通过科学的试验方案设计和机动灵活的组织实施,筛选出有效的催化方式和催化剂,探索人工消减雾技术。

凌晨2点50分,试验团队开始“打卡上班”。前往试验场的路上,车云飞对昨日地基观测设备未观测到雾仍然“耿耿于怀”,楼小凤研究员好像看出了他的心思,一车人围绕“激光能见度雷达和毫米波云雷达的观测方式”聊到了试验场。

凌晨3点30分,第1架次无人机温湿垂直探测飞行结束后,曾体贤教授一边看数据一边用略带四川口音的“川普”说道:“幼娃子,湿度不小,得多看看。”

与此同时,复合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再一次闪亮登场。在对讲机的呼叫中、试验团队忙碌的身影中,多架无人机在催化目标区用草木灰、膨润土和CaCl2等吸湿性粉剂书写了多条“一”字。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无人机飞行前准备。栾天摄影

清晨5点30分,最后1架次无人机飞行终于结束。一直在楼顶观测的栾天缩手缩脚地走进了屋内,被冻得哆哆嗦嗦地说:“没想到黑龙江伊春人竟被上海的寒冷彻底打败……”

9点30分,试验团队“打卡上班”模式还在继续。“如何增加催化剂携带量、雾滴数浓度变化不明显、风大时飞手怎么操作更安全……”在一顿“七嘴八舌”的讨论中结束了当天的试验总结。

下午5点30分,刘建雄在上海消减雾试验群中通知到:“19点30分请技术组成员,各厂家领队、飞手到会议室集合,研究拟定明日凌晨的飞行试验计划……”

这是开展上海人工消减雾试验的一天,也是消减雾试验团队无数个日夜的工作缩影。枕戈待旦,只为消减雾散。

(作者:刘建雄 责任编辑:苏杰西)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