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马东雷 李荣平
在辽宁,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起步于2016年的试点工作,2018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行,目的是从源头上预防生态环境决策失误和腐败,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辽宁气象部门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充分利用高分卫星数据,发挥遥感技术优势,围绕审计需求,摸清了全省自然资源“家底”;从气象角度出发,编制了自然资源资产负载表,建立了科学全面的自然资源遥感本底数据,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打下科学基础。
发挥气象科技优势 摸清自然资源“家底”
将自然资源资产纳入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一项全新举措,评价自然资源资产“多了、少了、好了、坏了”,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计算方法。
找准切入点,精准发力。鉴于在这一领域里还没有成熟的思路和方法,从2017年开始,辽宁气象部门便主动探索。辽宁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经过深入研究,尝试利用遥感数据评估自然资源资产变化,借助气象科技优势摸清自然资源“家底”,最终的评估报告得到了审计部门认可。
在有了“初体验”后,2018年,辽宁气象部门基于高分卫星数据和成熟的遥感技术平台,针对2016年辽宁省内林地、草地、耕地、湿地、沙地和水体等自然资源开展普查,制作了空间分辨率细化到乡镇的遥感图像,并提取了上述六种自然资源的省内分布图,建立标准化的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库,编制完成《2016年辽宁省自然资源资产气象评估报告(样例)》,为未来省内自然资源变化情况统计提供了依据,也为后期气象部门参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奠定了科学基础。
考量气象因素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亟待规范。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除了审“钱”以外还要审“绿”,而作为审核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参考依据——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人为因素以外,引起自然资源资产变化的因素中还包括气温、风、降水和蒸发等气象因素。因此,从气象角度评估自然资源资产变化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
去年,辽宁气象部门发挥专业优势,着手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面对传统调查数据精度不高、人力成本高、时间跨度长等难题,研究团队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将气象部门的工作思路与经验优势相结合,最终形成了高精度、低成本、评价客观真实的基础数据和资产负债表。
在试点沈阳市康平县,借助卫星遥感技术,气象部门提取该县2016年以来的林地、草地、耕地、湿地、沙地、水体的面积数据,编制成康平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现当地对于自然资源资产变化评估零的突破。
强化成果运用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技术手段逐渐成熟,在掌握了全省自然资源本地数据之后,辽宁气象部门开始在自然资源监测评价行业应用方面“试水”。
丰富的矿产资源,给鞍山市岫岩县偏岭镇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去年,辽宁气象部门组织省生态气象与卫星遥感中心,对岫岩尾矿生态恢复进行评估。通过高分辨率卫星资料,结合无人机实地考察,气象部门得到了可应用于岫岩尾矿生态恢复的监测数据,并初步形成了2014年至2018年岫岩尾矿生态恢复评估报告,为环境监督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辽宁气象部门在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灾害的影响调查等方面提供了动态监测评价产品,受到辽宁省委、省政府的肯定。未来,辽宁气象部门将继续加强与生态环境部门的密切合作,充分利用精细遥感本底数据等,大力助推辽宁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9年1月28日一版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