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探索“气象服务+规模化农牧业生产”模式 呼伦贝尔打造智慧农业生态圈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0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5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农垦专业服务平台发布消息,近期将出现阶段性低温,耕作层地温回升缓慢,建议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各农牧场公司调整春播进度和品种布局。

利用智能网格预报,目前气象部门可提供精细到生产队的逐日雨情监测信息、天气预报、农事生产适宜等级预报、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预报等气象服务产品,2021年成功保障垦区600万亩粮食丰产丰收。

2019年,呼伦贝尔市气象部门与农垦集团合作建设智能服务支撑系统,共建46套四要素自动气象站、6套六要素自动气象站和23套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站。

此前,服务农垦集团的农业气象产品数量少、针对性不强,往往一份产品“包打天下”,难以满足其“绿色植保、精量播种、精准用药、精准施肥、精准减灾”等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的个性化需求。

气象部门由此建立了呼伦贝尔地区分灾种天气预报模型、定量化预报指标、网格化预报和实况客观订正模型,自动生成5公里×5公里格点的农业气象产品,实现了农用天气预报、影响预报、风险预警和评估的网格化、智能化。

4月下旬,记者来到呼伦贝尔农垦免渡河农牧场有限公司,看见农机耢地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呼伦贝尔农垦免渡河农牧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胜利正依据农垦专业气象服务平台信息安排春耕备耕。“随着气温回升,结合近期气象信息,我们要对水浇地进行耢地,对秋翻地、夏翻地开展耢地镇压、平地保墒和封墒作业,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杨胜利说。

不仅耢地,还有播种、作物生长和田间管理等均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呼伦贝尔市气象局副局长张小东介绍,基于影响的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风险预警模型,结合作物生育期和农事活动全过程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研判,可有效提高春耕备耕气象等级预报预测的精准性。

为此,市气象部门与农垦集团共同探索“气象服务+规模化农牧业生产”模式,搭建了呼伦贝尔市农垦专业气象服务平台。

该平台依托智能网格预报和实况,可基于位置、作物、影响和风险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建立了分作物、点对点、交互式、精细化、智慧型的气象服务模式,为呼伦贝尔农业部门科学生产提供了重要参考。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总经理胡兆民表示,“气象服务+规模化农牧业生产”模式,将农业与气象两部门的科技创新活动、农技推广能力建设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紧密结合,共同打造了智慧农业生态圈。

(作者:余亚庆 徐玉强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