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夏粮丰收的气象智慧
——气象部门创新服务“三夏”掠影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07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随着全国夏收夏种工作接近尾声,好消息不断传来:夏粮小麦增产丰收已成定局,玉米等夏播已近八成,早稻和秋粮长势良好……为全年粮食稳产提供坚实支撑。

丰产丰收背后,离不开气象部门的有力保障。今年“三夏”期间,气象部门优化供给、创新举措,为粮食稳产保驾护航。

“阵地”新——

将防线筑在风险萌发前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是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关键一环。5月25日,中国气象局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冬小麦干热风灾害风险预警,这是两部门首次联合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

以此为契机,各级气象部门积极探索,把防线筑牢在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萌发前。

丰富产品——国家气象中心在优化分作物、分灾种、分区域的全国精细化农业气象灾害格点产品的基础上,联合农业农村部有关单位发布干热风、高温干旱、病虫害等多期预报预警服务产品,积极对接大宗作物全链条保障服务需求。江西省气象局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布首个“小满寒”风险预警服务产品,并通过多个平台广泛传播。针对今年4月至6月中旬淮北和江淮之间出现的气象干旱,江苏省气象、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发布4期干旱监测预警产品,为及早应对干旱影响“抢”出更多时间。

健全机制——吉林省气象局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应急管理厅、交通运输厅等10个厅局签订工作协议,建立健全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服务体系。青海、云南等省气象局与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工作实施方案,打通相关信息发布渠道。天津、新疆、四川等地气象部门通过完善服务机制、细化灾害风险预警指标等举措,持续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合作。

联动新——

国省携手“唱好”丰收协奏曲

夏收时节,麦浪滚滚。在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郭店镇王刘庄村,当地气象工作人员将麦收期间气象信息编印成册,送给农机手。而在“后方”,6月1日,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联合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国家气象中心共同研发的“三夏”机收气象精细预警提示产品上线,通过农机作业专用App“测亩易”向包括河南在内的重点省份农机手、农业种植大户等300余万人提供服务。

像这样为农机手打造的专属服务,是今年气象部门强化国省联动服务的一个生动缩影。“三夏”期间,国家级业务单位联合各地气象部门,各展所长,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从去年12月开始,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联合国家气象中心及河南、山东等省气象局,共同编制冬小麦分布遥感监测业务管理规定和技术导则,又与北京、天津、河北等10个省(直辖市)气象局分工协作,制作16米空间分辨率冬小麦分布图,为2022年度夏收粮食作物产量气象预报等多项业务提供有力支持。

4月初,我国北方水汽条件差,气象干旱持续发展。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提前部署,开展国家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飞机安全检查,多次组织会商,发布作业过程预报和条件预报等服务产品,指导各地开展增雨抗旱作业和防雹减灾作业。据初步估算,截至6月28日,全国人工增雨累计增加降水约71.7亿吨,人工防雹有效保护面积达24.4万平方公里。

此外,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联合地方气象部门,加强“三夏”期间气候趋势预测和天气监测,在冬小麦、水稻、玉米等生产代表区开展分期播种试验,助力夏粮丰产丰收。

举措新——

因地制宜融入粮食生产大局

5月中旬的浙江宁波,种植了两万多亩小麦的正大桑田(宁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迎来收获季。今年宁波市气象局组建服务团队,主动对接企业上门服务,为小麦收割保驾护航。

不仅如此,在整个浙江,气象部门针对种粮千亩以上的农户提供“一对一”服务,组织专人深入田间地头,守护粮食“颗粒归仓”。

放眼全国,各地气象部门结合当地实际纷纷推出新举措,因地制宜融入粮食生产大局——

在江苏,省市县各级气象与农业农村部门进一步加强合作,36名农业气象服务专家入驻“农技耘”App平台,为全省30余万用户提供直通式服务。得益于这一举措,徐州市铜山区黄集镇陈楼村农户徐吉顺在全国农业气象服务专家组成员徐敏的指导下,根据预报信息,推迟夏大豆的播种期,有效避免了6月23日淮北强降水带来的不利影响。

今年以来,湖南省气象局印发《湖南省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业务规范(试行)》,形成了“省级指导、分中心制作、县级订正与服务、基地观测与反馈”的气象为农服务全新模式,取得良好成效。

湖北气象、农业农村部门及相关高校组建“粮食安全保障”“特色作物服务”“水产养殖服务”三个专家组,已完成两轮联合农情调查活动,开展实地调查17次,并针对天气及农事管理给出针对性建议。

在安徽,气象部门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为农服务效益倍增;在贵州,气象与农业农村部门深化合署办公机制,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在甘肃,省气象局持续深化玉米种业气象服务试点工作,完善指标体系,构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诊断评估模型。(韩丽娟、陶玥、张晓霞、张晓晨、孙毅博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文科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