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1991年,江泽民同志在吉林考察时,目睹了满城冰挂的雾凇景象。7年后,当再次忆及此事,他挥笔写就七言绝句,生动描绘了这一气象奇观。
20世纪90年代,我国气象现代化建设呈现出“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景象。这得益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大力支持,推动气象部门主动作为,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将中央的亲切关怀变为奋发图强、赶超跨越的强大动力。
1996年1月17日,江泽民同志视察中国气象局时强调,气象预报是否准确,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关系到经济建设,关系到社会稳定,气象工作要始终抓住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服务。他亲切地对气象工作者说,“电视天气预报我每天都看,气象科技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对农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越发展,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就越大,气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而江泽民同志五次致电中国气象局的事情,也令许多老一辈气象工作者记忆犹新。
1998年夏天,长江发生全流域性特大洪水。“7月28日8时,江泽民同志亲自打电话问我,今天长江第三次洪峰通过武汉,中下游防洪形势很严峻,准确预报这一地区的天气情况十分重要。近几天,这一带降雨情况究竟怎么样?”中国气象局原局长温克刚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同年8月16日19时,江泽民同志第二次打来电话,时任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颜宏接了电话。“1998年8月16日夜晚,是我最难忘的。根据预测,如果未来两天长江三峡库区降雨超过40毫米,荆江大堤的汛情将十分严峻。当江泽民同志打电话询问预报情况时,颜宏同志拿起听筒,向他汇报了预测结果——不会出现强降雨过程。在场气象工作者都特别深刻地体会到了气象信息的重要性。”亲历1998年抗洪气象服务的高兰英回忆说。当时,温克刚在武汉中心气象台参与抗洪抢险任务,随后他抵达湖北省委办公厅,用保密电话接通中南海,补充汇报了湖北的雨情及预测情况。
8月20日上午,江泽民同志再次致电气象部门,询问长江、嫩江、松花江的天气情况。
江泽民同志第四次打来电话是在1998年10月10日8时10分。温克刚回忆说:“江泽民同志听取了秋冬季节和来年春季的天气气候趋势汇报,并谈论起气象的相关问题。他要我提供一些气象方面的书籍,并让我遇有特殊的天气气候问题时,及时和他通气。”
1999年9月30日14时35分,江泽民同志又一次致电气象部门,关切地询问国庆节的天气。
同时,江泽民同志也非常重视、支持中国气象局参与国际合作。2000年9月13日,江泽民同志在会见时任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戈德·温·奥巴西时表示,大气运动无国界,需要国际合作,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中国非常重视国际气象合作,特别是与世界气象组织的合作。中国气象局与世界气象组织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政府一贯支持气象水文工作者积极参与世界气象组织的各项活动。
中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离不开江泽民同志等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长期关心与支持。在未来的前进道路上,气象部门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
江泽民同志永垂不朽!
资料来源:中国气象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中国气象局时要求 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加速气象现代化建设》《孕育大国气象 牢筑强国基业——写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特写:风好正是扬帆时》《沧海中,又见英雄本色》;新华社《江主席会见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
(作者:段昊书 责任编辑: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