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构建融入式伴随式服务体系,保障粮食安全——
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专项落在实处见实效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25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眼下正值春耕春管时节,田野到处生机勃勃。中国气象局加快推进2023年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专项实施工作,将建设重点聚焦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气象服务能力提升、县级农业气象服务标准化能力建设、智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以及农业气象业务支撑能力培训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近年来,气象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和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依托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专项,推进以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六个一”建设和基层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为主的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建设,构建融入式伴随式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服务保障粮食安全。

强化基层防灾减灾 守住乡村振兴“底线”

农村是防灾减灾救灾最薄弱的环节。乡村要振兴,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不设防”的短板问题。“十三五”以来,在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专项支撑下,各地各级政府以加大投入、实施农业气象能力建设项目等多种形式支持气象工作。

气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一本账、一张图、一张网、一把尺、一队伍、一平台”基本能力建设全覆盖,建立了涵盖启动、实施、策略、留痕管理等环节的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规范,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成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服务工作的重点和标准化样板。

基层气象灾害突发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应急责任人全覆盖,气象灾害预警和应急联动响应能力有效提高。各级气象部门大力推进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提升预警信息发布核心技术能力,加强预警信息的监控和组织管理,65.3万名气象信息员成为防灾减灾的“神经末梢”。

防范化解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筑牢乡村振兴“耕”基。国家气象中心强化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技术研发,新增全国公里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产品,将全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产品的分辨率从5公里提升到1公里;结合作物分布要素,在分作物、分灾种、分区域全国农业气象灾害格点产品的基础上,优化农业气象灾害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强化伴随式全链条农业气象服务技术研发,新增整地、灌溉、移栽气象适宜等级预报格点产品。

融入高标准农田建设 大灾年景保增产

藏粮于技,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气象部门牢记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气象服务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基层农业气象服务能力——

在“三区三园”累计建成现代农业气象示范田近2000块;年均面向近百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直通式服务;累计制作关键农时气象服务专报、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等产品20余万期,深入田间调查近3万次;制作完成县级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县级精细化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近万项;建成标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县143个……

2022年,受2021年特大暴雨影响,河南小麦播种晚、冬前积温不足,起初苗情并不乐观,但最终小麦单产和总产量均稳居全国第一,其中气象服务贡献率达到3.91%。

图为河南省安阳县瓦店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旁,建设有气象监测站及气象信息服务显示屏 周爱春 摄影

河南省财政专项加大投入,建立常态化长效化资金投入机制,支持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工程和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下,气象部门为高标准农田建成118个气象科技服务站,在田间布设温湿压自动气象站、农田小气候仪、自动土壤水分站、孢子捕捉仪、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施;制作精细化区域识别图,滚动显示实时苗情、墒情等,开展分区域、分作物、分时段的伴随式服务。2022年,粮食单产、总产预报准确率达99.9%,形成了“前端预警+过程跟踪+减灾降损+品质评估及保险”的全链条服务模式。

河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郭天财表示,气象部门主动与农业农村部门对接,科学制定农业技术措施,提供伴随式气象服务,为指导田管争取了时间、赢得了主动。

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刘天华说:“在大灾年景下,我们小麦单产总产双双再创历史新高,气象部门功不可没。”

大幅度全覆盖倾斜 精准帮扶显特色

2016年至2018年,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专项的资源大幅度向原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倾斜,强化了原贫困地区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在原贫困县脱贫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过程中发挥趋利增收、减灾避害的双重作用,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在原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气象信息服务站覆盖90%的乡镇,气象协理员覆盖98.2%的乡镇,气象信息员覆盖99.5%的行政村。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深度融入原贫困地区村域经济发展,22个省份119个原贫困县开展“气候好产品”评价工作。直通式气象服务惠及原贫困地区24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专项支持下,基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各地开拓创新,涌现出“德清模式”和“永川模式”等一批防灾减灾好做法;安徽、江西、重庆等地在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新手段上也展开了一系列探索。

气象部门还打造出气象助力精准扶贫的“突泉模式”:在中国气象局的统筹推动下,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农村污水治理专项资金、农村综合环境整治、“爱心阅览室”等多个帮扶项目实现较大突破;“风云平安、卫星慧眼、守护丰产、气候赋能”四大专项行动品牌进展顺利;引进优质鲜食玉米品种,向5个村47户脱贫户免费发放玉米种子700斤,平均每亩增收2500元;建成全国首个智能气象节水灌溉示范区,实现降本增产、耕地保苗5500株、粮食亩产达700公斤以上。截至2022年10月,中国气象局帮助突泉农产品销售量再创新高,较2021年全年增长53.8%。

产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根基所在,“特色”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引擎”,2017年以来,中国气象局和农业农村部联合认定15个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不断提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为农户带来了真真切切的收益。

其中,天津都市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倾力打造小站稻专属气象服务品牌“天知稻”,推动稻米销售量增加30%,稻米单价增加0.5元。甘蔗气象服务中心研发的甘蔗水肥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较传统灌溉模式提高肥料利用率30%,节水50%以上,降低人力成本80%,蔗糖分比常规种植高0.5%,每亩甘蔗可节约成本约270元。

下一步,中国气象局将依托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专项,加强县级农业气象服务标准化能力建设,升级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持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气象力量。

 点击阅读专题:万象“耕”新 气象部门全力保障春季农业生产

(作者:吴彤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