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提振精神 凝心聚力 集智攻关
——中国气象局党组加强数值预报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措施引发热烈反响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25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4月12日,《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加强数值预报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印发,提出进一步加强数值预报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数值预报人才,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数值预报人才高地指明了方向。

《措施》印发后,从事数值预报科研业务及相关领域工作的气象干部职工备受鼓舞,并表示将进一步明确目标、提振精神、凝聚力量,围绕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问题,胸怀“国之大者”,集智攻关、团结协作,为实现高水平气象科技自立自强不懈奋斗。

明确目标 扛起数值预报人才队伍建设职责使命

数值预报是气象业务的核心基础,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培养造就数值预报拔尖创新人才尤为关键和重要。

“《措施》是局党组首次针对重点领域人才队伍专门出台的人才政策文件,为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通篇充满了创新突破和担当。”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以下简称数值预报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李红山表示,数值预报中心将坚持“有为才有位、有位须有为”的事业观,突出“为数值预报作贡献”的人才观,深刻理解《措施》在强化数值预报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完善数值预报人才评价和使用、加大数值预报人才激励和奖励、改进数值预报人才支持和服务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有关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强化主动、互动、联动,确保《措施》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数值预报中心党委办公室(人事处)主任(处长)余期江表示,《措施》充分彰显了局党组对数值预报人才的关心关爱,作为数值预报中心的一名组织人事工作者,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切实抓好文件的贯彻落实,促进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建立符合数值预报中心实际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让数值预报中心每一名干部职工感受到局党组的重视和支持。”

数值预报中心耦合模式室主任路屹雄自觉将个人成长融入数值预报事业高质量发展中,“我们要自觉服从数值预报事业发展的总体路线,与同事更好地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合力,落实好局党组赋予数值预报中心的职责和使命。”他认为,《措施》对数值预报人才成长导向明确,更看重对模式核心关键技术的实际贡献,论文不再作为评价数值预报人才的重要指标。

在《措施》印发后,数值预报中心模式技术室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并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汲取力量。特别是《措施》中提到的“树立勇担重任、潜心研究、敢啃硬骨头的数值预报人才激励导向”,让大家对未来充满期待。该室正高级工程师马占山说,从事数值预报科研工作需要长时间“坐冷板凳”,局党组加大对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人才的激励力度,进一步增强了数值预报人才的荣誉感和获得感。

《措施》提出的“大力支持数值预报青年骨干人才发展”也让模式技术室的青年科研人员鼓足了干劲,他们纷纷表示,将积极承担起职责使命,专注于科研攻关,实现数值预报事业和个人成长发展的“双赢”。模式技术室将鼓励科研人员求真务实、锲而不舍,让全体科研人员体验模式进步的喜悦与成就感,加大力度关心青年科学家成长并建立导师负责制,推进我国数值预报业务模式高质量发展。

中国气象局相关直属单位坚持统筹集约原则,落实主动、互动、联动机制,全方位支持数值预报业务和数值预报人才发展。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先进计算室智能应用支撑科科长赵春燕表示,《措施》全链条、多维度、全方位制定了数值预报人才培养、引进、用好的具体措施,令广大参与数值预报模式发展的人员备受鼓舞。“我们与数值预报中心合作紧密,将进一步做好算力资源服务和数值预报统筹研发支撑,为数值预报模式发展和数值预报业务运行提供良好支撑。”

《措施》出台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气象卫星工程研发室负责数值预报业务支撑的技术人员,对负责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该室副科长窦芳丽表示,卫星资料是数值预报模式的基础性支撑,《措施》让团队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方向,坚定了发展信心。她期望,能借此东风建设一支卫星数据支撑数值预报发展的人才队伍,并将取得的成果向数值预报业务转化应用。

强化联动 凝聚数值预报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力量

2022年,中国气象局启动了数值预报国省统筹研发工作机制。一年来,数值预报国省统筹研发工作机制进一步理顺,研发力量进一步凝聚,模式研发工作成效显著。随着《措施》的出台,各地气象部门坚持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努力破除数值预报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流动、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在北京市气象局全面提升首都气象精准预报能力建设和数值预报统筹研发工作机制下,目前,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数值预报团队正在基于中国气象局(CMA)数值预报模式开展北京区域1公里1小时同化预报系统的建设工作。“《措施》与业务实际紧密结合,充分考虑了数值预报科研业务人员当前面临的瓶颈问题,给出了解决办法,让我们可以更专心地投入科研工作,更好地为我国自主可控的数值预报模式发展提供支撑。”正参与数值预报模式国省统筹研发任务的该研究院区域数值模式研究室副主任卢冰表示。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数值室副研究员敖翔宇,长期从事城市陆面过程观测和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其成果为数值预报模式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撑。《措施》出台后,他加入了中国气象局高分辨率区域环境数值预报青年创新团队,参与撰写的报告获评数值预报国省统筹研发优秀总结报告。上海市气象局也在积极探索“破四唯”“立新标”的符合数值预报模式研发规律和工作特点的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和支持基层人才潜心科研,推动更多成果落地应用。

在“十四五”期间,中国气象局与广东省政府共建的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将集中力量逐步攻破热带区域数值预报关键技术,包括多源观测资料同化、适用于百米级模式的高精度动力框架、热带关键物理过程参数化、华南对流尺度集合预报以及面向模式大数据的人工智能释用技术,建立热带高分辨率区域数值预报系统。《措施》提出的“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等举措,让该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张旭斌备受鼓舞,“未来我将充分利用数值预报国省合作、泛珠三角区域数值预报合作和粤港澳气象科技合作等机制,继续投身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推进热带区域数值模式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成立三年来,利用政策上的优势在人才引进上下大力气、做足文章。该中心首席科学家谢元富认为,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要提升我国数值预报的能力和水平,人才尤为重要,“《措施》的出台将推动我国数值预报发展。我们将坚定破除‘四唯’,大胆培养青年科研人员,为解决数值预报的‘卡脖子’问题夯实基础。”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工程师张悦目前正在参与针对西南复杂地形区域,实现CMA-MESO模式卫星资料同化的国省统筹研发任务。她表示,围绕不同的专项任务,将和各地专家“劲往一处使”,加强CMA模式在本地的精细化应用,为我国数值预报模式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黄彬 叶芳璐 张运鹏 黄珣 朱晔 叶萌 唐历 责任编辑:张明禄)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