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全面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质量和效益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8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中国气象报评论员

6月26日至2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气象局在甘肃张掖联合召开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场会,这既是对60多年人工影响天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显著成效的充分展示,也是对未来全面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质量和效益发出的动员令。

近年来,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快速发展,作业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体系最全、效果最好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力量,初步实现由分散、粗放、相对独立发展向集约化、研究型、安全性、融入式转型发展,在服务农业生产、支持防灾减灾救灾、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科学指引,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离不开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广大气象工作者、参与者、建设者坚守初心,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不懈努力。

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作为。站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重要一年,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必须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全面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质量和效益,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担重任、建新功。

全面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质量和效益,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坚守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初心。当前,气候变化导致干旱和高温成为常态,冰雹多发频发,降雨时空分布失衡,加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入开局起步关键时期,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等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要矢志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福祉,面向现代农业“三区”做好抗旱防雹作业;面向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提高在高温干旱、森林草原火灾等突发事件中的应急救灾型人工影响天气保障能力;面向美丽中国建设,开展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雪)作业,以服务效益检验服务质量。

全面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质量和效益,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练就深厚内功。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作业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要构建监测精密、技术先进的“天基-空基-地基”云水资源立体探测系统,建立智能识别、科学指挥、精准作业、定量评估的一体化业务系统,发展高性能增雨飞机,推动地面固定作业点标准化,建设智能物联站点,探索大型无人机等作业新手段,提高安全技术水平,夯实科学作业、精准作业、安全作业的基础。

全面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质量和效益,必须以“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感,坚持主动、互动、联动,凝聚工作合力。坚持政府领导和统一管理是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安全发展的组织保证。要进一步发挥国家(地方)人工影响天气协调会议制度作用,立足职责分工,分兵把口,把人工影响天气纳入相关领域工作规划,共同推动。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管理政策和标准规范,加强监督和检查,强化制度落实,协同推进标准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完善中央和地方共同投入、稳步增长的保障机制,支持人工影响天气重大作业、重大装备、基础平台等运行维持,探索建立社会资源、受益行业等共同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

云程发轫,行远自迩。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锚定到2035年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科技、服务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奋力开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新局面,为国家发展进步、保障改善民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