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津港时提出的“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港航产业,持续推进“海洋强市”建设。
天津市气象局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场景,加快推进海洋气象现代化建设,为天津港产城融合发展注入气象智慧。
提升海洋预报能力 洞察海上风云
7月10日下午,天津海洋中心气象台发布海上大风黄色预警信号,分别提醒南港海域、天津港锚地海域、渤海中部海域未来3小时将有8级至10级阵风。自2021年开始,天津市气象局以海上分区预警代替以往面向整个海域的预警,显著提升预警服务精细度。
而这,离不开海上监测和海洋预报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如今,天津市气象局已在渤海建成18个气象观测站,并全部实现自动化观测,观测资料回传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10分钟,还引进风云四号A星垂直探测仪反演系统,可获取更多种类的海上气象实况信息,为提升海洋精细化预报预警能力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为我国北方海洋气象中心的牵头单位,天津市气象局还建成“海洋气象一体化平台”,可实现黄渤海及西北太平洋海域逐公里、逐小时网格化气象预报,预报时效最长可达10天。
“在‘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的加持下,天津市气象局研发的‘RMAPS-Ocean睿图-海洋’黄渤海区域高分辨率海-气-浪耦合数值预报系统对海上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和中尺度海洋系统的预报性能得到有力提升。”天津海洋中心气象台台长刘彬贤说。
近日,天津港30万吨级通用码头升级工程竣工投产,高沙岭港区航道通航等级跃升至2万吨级。为助力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天津市气象局开发了针对35个港口、17条航线、28个海区的精细化预报产品,具备了面向港口、航线、海区的预报能力,并建成向环渤海地区气象部门开放的海洋气象共享平台。
天津港工作人员通过智慧气象服务平台查看天气情况 张妍摄影
建立跨领域合作机制 做强港航服务
7月10日下午,收到海上大风黄色预警信息后,天津大沽口海事局问皓当即打开“临港区域天气”公众号,查看所管辖航道的天气实况和逐小时预报,以此为参考判断是否要采取适当措施以保证航行安全。
“‘临港区域天气’公众号是天津港航气象服务中心结合海事交通监管需求,为大沽口海事局专门开发的专业化气象服务产品查询平台。”既是天津市气象服务中心工程师,又是天津港航气象服务中心一员的王雪娇说。
天津港航气象服务中心是由天津市气象局、天津港集团、中远海运(天津)有限公司联合建成的全国首个港航气象服务中心。三家单位联合,立足海上生产航行、港口作业、海事交通监管、沿岸陆地作业等四大类海洋航运气象服务需求,深化资源和信息共享,组建港航气象服务团队,针对航运安全研发船舶航行风险评估技术,分别针对散杂货船、客滚船、渔船等主要船舶类型开展航行风险评估预警;针对港口大型机械和船舶开展风载荷影响评估,为海事监管、海上搜救、港口运营、海洋工程、船舶航运等领域的30余家专业用户提供专业化气象服务,服务范围涵盖我国东部海域。
市气象局也随之成立以海洋中心气象台、气象服务中心、滨海新区气象局为主体的专业化气象服务团队,全力对接港口、航运气象服务需求,做强海洋气象业务。
在天津海事局的支持下,天津港航气象服务中心还制定了《海上航行风浪风险等级》和《天津港海域船舶靠离泊气象海况条件等级》两部地方标准,为船舶进出港调度提供重要参考。围绕国家战略储备,该中心自2020年起,为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天津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提供靠离泊气象服务,有力保障京津冀及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截至今年2月,已有效保障天津LNG接收站总接卸LNG量突破3000万吨。
实现“零碳”“无人作业”的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 王亮摄影
延伸服务领域 开展气象导航服务
今年5月,天津港航气象服务中心联合国家气象中心,提供苏里高港至鲅鱼圈港的气象导航服务,这也是该中心为该船舶提供的第18航次气象导航服务。
天津港航气象服务中心聚焦气象赋能航运,建立健全服务业务流程,研发建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航线预报业务平台,引进中气导岸端系统、船舶日报管理及发布系统,派出业务骨干到国家气象中心学习气象导航服务经验,并邀请资深船长为海洋气象预报员开展导航服务业务培训,先后为中远海运(天津)有限公司多艘船舶常态化开展近海航线预报服务,以气象为先导的海洋经济和航运安全保障模式日渐成熟。
“2021年9月,我们为人类首次环北极不停靠航行提供气象服务,共向该船舶提供风浪及海冰服务产品51期,为船舶通过大风浪区和北冰洋的海冰密集航段提供跟踪式预报服务,保障他们航行安全。”刘彬贤说。
如今,天津港航服务中心还与中远海运(天津)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全流程气象导航服务试验,每日参加国家气象中心会商,向远洋航行船舶发布天气日报和未来3天航线预报,并与值班船长沟通航行动态及天气情况,向船只发布导航气象服务专报,并为多条船舶开展气象导航服务。
(作者:张妍 王亮 孙晓磊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