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中国气象局聚焦“国之大者”,上下联动,问需于民,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调整农业气象观测 让粮丰农稳更有底气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4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农业气象观测在现代农业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着基础性重要作用。

中国气象局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下简称“主题教育”)期间围绕现代化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新服务需求设置调查研究选题,组织国、省、市、县气象部门联动破解难题。在深入一线摸实情、谋实招的基础上,于2023年12月29日出台《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网和观测任务调整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推进构建新型综合农业气象观测站网体系,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落实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工作部署上。

这是我国继1979年、1989年、2009年三次农业气象观测站网调整后,第四次调整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和观测任务。通过本次调整,我国将建成农业气象观测站网覆盖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区,观测任务涵盖主要粮棉油作物和特色经济作物、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互补的新型综合农业气象观测站网体系,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强有力支撑。

调整后的农业气象观测站点分布图 制图:张全军

深入调研 问需于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巨大。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气象部门念好“深、实、细、准、效”五字诀,通过书面调研,召开全国农业气象观测技术业务交流会,赴河南、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主产区调研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农业气象观测业务体系在支撑气象为农业服务和农业防灾减灾等方面的能力和作用,进一步摸清我国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布局,以及观测任务的现状和问题。

调研得出结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扩张、农业产业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自动观测技术发展,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对全国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等粮食重要生产区域覆盖度不足,部分气象站观测任务不合理、观测频率和精度不足等问题凸显,尚难完全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等服务需求。

新增、撤销、迁站和变为省级观测站的空间分布图 制图:张全军

例如,山东、吉林等农业大省的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与农业发展规模不匹配;河北廊坊、北京大兴农业气象观测站观测地段城市化程度较高,气象站代表性逐渐降低。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副研究员张全军结合前期调研成果和数据表示,我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有680个粮食生产大县(市、区、场),非核心产区有120个粮食生产大县,这800个粮食生产大县中目前只有22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

调研显示,目前,我国农业气象观测以人工观测为主,业务人员定期到田间地头手动测定和记录数据,资料获取频次偏少、效率不高。同时,我国各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差异较大,农作物品种和观测要素数量多,需要综合利用自动观测设备、卫星遥感、图像智能识别等观测技术方法。

扎牢粮食丰收的篱笆,需要“天帮忙”,还需要“人努力”。要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的不利影响,就要建设更加精密的观测站网,适时调整农业气象观测任务,完成新型综合农业气象观测站网体系设计。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联合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印发《方案》,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体现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

适应需求 提出实策

强国必先强农。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方案》调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气象观测人工观测站点数量,新增自动观测站,优化各个观测站点的水稻、小麦和玉米等11种作物及牧草、森林的观测任务,调整苹果、甘蔗设施农业等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观测站的观测任务,进一步明确各种观测任务的项目和要素,确立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双轨运行制度。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吴东丽介绍,这次调整不仅考虑加强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和油菜等主要粮棉油大宗作物观测,还充分考虑各地名特优新经济作物,并将逐步推进牧草、蔬菜、果树和森林等作物的观测,引导和鼓励省级气象部门开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高标准农田的农业气象观测。

经过调整,农业气象人工观测站由原有的653个调整为642个,同时拟新建自动观测站1662个,人工站与自动站总量增加至2304个;全国特色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站达942个。

填补空白——在粮食重点生产区域的农业气象观测空白区建立作物自动观测站,布设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大豆、青稞、甘蔗、甜菜、花生、马铃薯、牧草和森林等自动观测设备。

分级管理——对于服务全国需求的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大豆、青稞、甘蔗、甜菜、花生、马铃薯、牧草和森林等重点观测任务,由中国气象局管理;对于服务地方需求的特色作物观测,果树、林木、蔬菜、自然物候及设施农业气象观测等任务,由各省级气象局管理。

装备革新——推进土壤水分观测仪、物候自动观测仪、轨道植被观测仪、基准辐射观测仪、蒸散量观测仪和通量观测仪等6种农业气象自动观测装备国产化研制,并开展业务建设,目前已基本实现作物发育期、农业气象灾害的自动化识别。前4种观测仪已实现业务准入,并通过在国家气候观象台、农业气象试验站的试验,进一步检验能力。

全国农业气象服务专家、河南省驻马店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房稳静介绍,调整后,驻马店新增小麦、玉米、花生、芝麻和大豆观测站点,当地农业气象观测站将从原来的3个增加到6个,进一步提高农业气象观测站点密度,观测能力将持续提高。“把花生调整为国家级观测任务,把芝麻明确为省级观测任务,将为驻马店高质量建设全国花生气象服务中心、做好特色农业花生和芝麻等气象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省唯一一个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3年拟认定的4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市气象局工程师王芬表示,孝感最大的变化是新增5个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站,调整了与当地实际不符的观测任务,新增特色经济作物观测任务,并将配备作物自动观测设备。她表示,在农业气象观测业务全面自动化的新形势下,未来将更有力保障湖北粮食安全。

春夏秋冬,茬茬接续,季季丰收,希望的田野上,优化后的农业气象观测网让粮丰农稳底气更足。

(作者:王亮 李悦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