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部际联络员点赞气象2023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9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过去的一年,气象部门注重加强防灾减灾部门联动,有效发挥气象服务保障支撑作用,不断深化与多个部门的合作,积极扩大交流协作“朋友圈”。本期特别策划邀请部际联络员畅谈气象服务保障成效,以及未来与气象部门合作的意见建议。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

地质灾害防治处四级调研员 顾钰昱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双方在部门合作机制、预警预报精细化、支撑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形成了地质灾害预测、预报、预警递进式工作模式和产品体系,支撑地质灾害防治成效显著。

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05个市(地、州、盟)、1806个县(市、区)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18个省份在省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中明确提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分级响应,以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地质灾害防范机制逐步健全。

过去的一年,两部门密切合作,联合应对35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和7次台风登陆过程,提前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防灾减灾救灾提供支撑;同时,系统总结工作经验,客观分析存在问题,确立了省市县一体化预警平台建设推进方向。希望双方继续加强合作,持续打通预警发布“最后一公里”,有效支撑地质灾害防御和临灾避险撤离。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 高锋亮

2018年,生态环境部和中国气象局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多年来,两部门不断加强协作,建立并完善数据共享、联合会商等常态化工作机制,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生态环境部和中国气象局等单位联合开展了24期全国及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形势预测例行会商会,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重要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健康指引和信息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开展区域性空气污染过程预警应对,生态环境部还组织开展了80多次加密会商,中国气象局为此提供了精准的气象预测服务;为分析极端气象条件对我国臭氧污染形势的影响,中国气象局为生态环境部提供了长时间序列的历史气象数据,为客观评价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在全国空气质量预报、区域重污染天气加密会商、监测预报数据和产品共享、中长期气候联合预测等方面不断深化与中国气象局的交流合作。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

路网管理处副处长 肖遥

恶劣天气是影响公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对全国交通路网安全运行和公路保通保畅具有较大影响。加强恶劣天气预报预警,是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的重要举措。

多年来,交通运输部公路局与气象部门密切合作,开展公路交通气象条件研判会商、预警信息发布及重大活动路网运行保障等多项工作。2023年,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与公安部加强合作,联合开展省级110条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优化提升工作,建立“气象吹哨,公安交通联动处置”的工作机制,共同开展2022年度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优化提升工作效益评估。经过长期合作,我们与气象部门建立了稳定的工作机制,取得显著成果,恶劣天气交通预警能力不断提升,分级应急管控措施不断健全,交通疏导和应急救援能力不断增强,公路保通保畅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近年来,自驾出行成为公众跨区域出行的重要选择,全国高速公路流量屡创新高。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将继续加强与气象等部门的合作,强化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增强公路气象预警处置能力,提升公路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提供坚强保障。

全国恶劣天气风险预警指导产品及交通预警信息共享技术培训。宋建洋 摄影

水利部信息中心

气象处处长 王琳

长期以来,水利和气象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为打赢防汛抗洪、抗旱减灾和突发事件应对等硬仗提供坚强支撑。双方强化在短期降水预报和中长期气候预测方面的联合会商,支撑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超前部署;加强气象水文资料互补共享,支撑防洪“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工作;深化业务交流,相互借鉴,不断加强能力建设。

气象服务特别是降雨预测预报是水旱灾害防御的第一关口和重要环节,气象部门在信息共享和预报会商方面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在信息共享方面,中国气象局每日向水利部实时共享数值模式预报产品、天气雷达和风云气象卫星产品等资料;在预报会商方面,双方每年开展多次气候预测会商,分阶段提出汛期、盛夏、今冬明春等气候趋势预测意见,尤其在每年汛期关键降水阶段,气象部门及时通过电话会商给予技术指导和信息支持。

近年来,水利部提出水旱灾害防御“四不”目标(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以及推进基于数字孪生水利的“四预”工作,提升水旱灾害防御的前瞻性、科学性、精准性、安全性,对气象服务特别是降雨预测预报提出新的要求。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合会商,以及长中短期预测预报业务合作,为“四预”工作提供新动能。

2023年9月6日15时,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山仔水库综合考虑上游的强降雨和当地大暴雨天气情况,决定开闸泄洪。李娜 摄影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

农情信息处三级调研员 秦兴国

2023年,粮食和农业生产克服西南华北局部春旱、黄淮海罕见“烂场雨”、东北华北局部地区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实现高位再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增产177.6亿斤。在灾害频发之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气象服务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年来,气象部门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的交流合作,始终为农业生产提供针对性、专业化的气象服务。一方面,加强监测预警,为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赢得主动权。气象部门在2023年春季对全年年景进行准确预测,在黄淮海罕见“烂场雨”、东北华北局部地区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冬季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提供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双方还联合发布暴雨洪涝、高温干旱、低温雨雪冰冻等预警信息20多期,指导各地及时应对农业气象灾害。另一方面,创新工作方式,有效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双方加强月度会商和重大灾害实时会商,为农业农村部门科学调度农机、指导各地抢收抢种、确保颗粒归仓发挥重要作用。

2024年,希望双方的合作更进一步、更深一层,齐心协力,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气象局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开展水稻种植情况调研,帮助种植户科学防范应对暴雨和高温天气的不利影响。韦受爱 摄影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防火司

安全生产处(防灾减灾处)三级调研员 胡鸿

2020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中国气象局签署新一期战略合作协议,两部门协同推进森林草原防火、沙尘暴监测预报预警及影响评估、林草气象服务和效益评估、自然保护地建设和保护、林草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病评估,以及相关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和科研合作等工作,进一步提升防火防虫防沙等防灾减灾治理能力。

2023年,双方开展森林草原火险形势会商20余次,特别针对春防期间云南和四川连晴干旱、8月内蒙古雷击火频发,召开3次专题会商,研判人工增雨作业条件;研究分析春季国土绿化气象条件,指导各地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加快造林种草进度;开展春季沙尘天气趋势会商,指导各地做好沙尘暴防范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在全国林草科技周期间,对人工影响天气和应对气候变化等知识进行科普宣传。

林草自然灾害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下一步,希望与气象部门通力合作,不断提高林草行业防灾减灾科技水平,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守护绿色林海意义重大。2023年春季,黑龙江省气象部门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降低森林火险等级。李哲 摄影

国家铁路局安全监察司

安全监察二处二级调研员 赵刚

本着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力推进、长期合作的原则,2018年,国家铁路局与中国气象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气象信息通报、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共享、发展规划、标准制定、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应急联动、灾害防御等方面加强合作。2021年,国家铁路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6个部委共同印发《关于加强铁路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强多方合作,实现预警信息共享,形成多部门监测预警、专业监测、群测群防、政府监督等科学防灾减灾合力。

近年来,极端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频发,多地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山体落石、泥石流等灾害,特别是2023年京津冀地区极端强降雨对铁路运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气象部门在气象信息通报、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共享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为铁路部门提前做好灾害风险防范应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面对全球变暖引发的一系列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我们希望与中国气象局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评估总结工作成果,不断推进双方合作走向深入。

2023年12月10日,按照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部署要求,衡水市铁路车务段连夜清扫降雪,确保铁路运输畅通。高春雪 摄影

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

航空气象处处长 孙启原

2023年,气象和民航两部门加强合作,气象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有力保障了航空活动的安全性,促进了航空效率提高,也有效推动了航空运输的快速恢复。

通过落实气象防灾减灾部际联络员制度,双方在航空公司运行、机场服务、流量管理、空中交通管理、政策标准研究、政府监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的合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全面收集民航气象服务需求,气象部门研究制定了响应民航行业需求的措施,并以台账方式积极落实,为民航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气象数据、更加准确的预报产品和更加及时的预警信息。2023年,中国气象局为民航提供的气象数据和产品同比增加16%。同时,经过双方的合作攻关,强对流天气、大雾等影响航空活动的重要天气预报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大气无国界,航空活动亦是全球性的,希望双方加强合作、共享、共建和共用,进一步用全球思维、全球视野推进气象信息在航空活动中的融合和应用。

2023年7月26日,台风“杜苏芮”进入24小时警戒线,福建省厦门市气象局工作人员在民航厦门空中交通管理站开展现场服务。厦门市气象局 供图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

灾害管理处处长 蔡文男

近年来,气象部门与红十字会在各级防灾减灾委员会、抗震救灾指挥部、防汛抗旱指挥部等建立的协调机制下密切合作,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为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在灾害来临前,提前调度部署救援救灾物资,有助于提升救援效率,而准确的气象预报使我们在进行物资、队伍调度时更有把握。近年来,气象预报预测的准确率越来越高,为应急救援从业人员提供的支撑也越来越大。同时,准确的气象预报使我们的救灾决策部署也更有底气。在甘肃积石山地震救援中,大量的社会捐赠物资需要在积石山县城进行卸货、转运,但当地符合条件的大面积库房不足,导致运输车辆积压严重。我们选择几处露天场地作为仓储转运中心,但又担心如果遇到雨雪天气,容易造成救灾物资受潮,影响品质。关键时刻,我们获得了气象部门的预报信息:积石山县未来一周无降水,两周内降水可能性很低。我们据此争取了更大的露天场地,很快疏解了运力积压问题,极大提升了救灾效率。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气象部门和红十字会共同的目标。气象部门有着强大的技术和信息优势,红十字会具备庞大的基层社区工作网络,未来,希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在防灾减灾救灾、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继续深化合作。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水电及新能源处副处长 关立

极端天气对电力系统各环节均会产生深刻影响。在电源侧,极端天气影响清洁能源发电;在电网侧,极端天气影响电网设备安全运行;在负荷侧,高温、寒潮等天气导致用电负荷快速攀升。因此,及时准确的气象预报预警对于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电力可靠有序供应至关重要。

近年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持续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密切关注雨雪、高温、寒潮等高影响天气,在获得省级以上气象部门发布的权威预警信息后,会及时发布企业内部预警,有针对性地提前加强现场运维值守、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做好应急抢修准备,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有序供应。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呈现多发频发趋势。未来,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加,电力可靠供应与气象的关系将更加密切。希望与气象部门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11月5日,针对寒潮天气对能源保供的影响,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电力气象专员赴国网辽宁电力气象预警中心与电力部门值班值守。国家电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供图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战略合作部政府合作处经理 赵康

近年来,在中国气象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双方战略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我们基于气象数据建设“万象云平台”,通过获取全国24小时预报降水量、台风实况路径、强对流天气预警等气象资料,形成多灾因、数字化风险地图,为保险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提供可视化风险管理支持。在充分运用气象监测、精细化格点数据以及遥感等多源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创新开发海南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内蒙古牛羊黑白灾指数保险、北京蜂业气象指数保险、浙江茶叶低温指数保险等产品,为农业生产和农民丰收保驾护航。

当前,保险商业模式正面临深刻的变化,从传统的“灾后”补偿向“灾前”预防预警、“灾中”快速响应、“灾后”精准理赔转变。未来,双方的合作空间将更加广阔,在创新巨灾保险产品、共享气象灾害信息、研发风险评估模型、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等方面会有越来越多的合作,更好地发挥“气象+保险”机制作用。

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EUMETSAT)

主任 菲利普·埃文斯

2023年4月16日,中国首颗低倾角轨道降水测量卫星风云三号G星成功发射,对此致以衷心祝贺。风云三号G星作为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综合观测系统组成部分,将对全球综合观测作出重要贡献,同时将在减轻灾害性天气对经济社会可能造成的破坏性影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我尤为赞赏EUMETSAT同中国气象局开展的务实合作。比如说,双方签署了业务数据交换协议,EUMETSAT将确保中国气象局的数据向欧洲用户群体提供。我非常期待同中国气象局进一步推进双方未来合作取得新进展。

世界气象组织(WMO)基础设施司

全球综合观测系统(WIGOS)分司司长 阿尔伯特·费舍尔

WIGOS 区域中心是WIGOS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确保各国高质量的数据流以及观测仪器快速响应。在这些方面,中国为WMO二区协(亚洲)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助力提升区域观测质量,缩小观测误差,提升天气预报质量。

中国为全球综合观测系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主要体现在气象预报、观测系统,以及中国承担运行的 WMO 的 WIGOS 区域中心、区域仪器中心和区域海洋仪器中心等。中国还在全球气候观测系统和地面基准观测网络等领域开展了相关工作。这不仅是对二区协(亚洲)所作的重大贡献,也是对全球所作出的贡献。我非常期待中国能与WMO尤其是WMO二区协(亚洲)会员继续开展以上领域相关合作。

老挝气象水文局

天气预报和预警处处长 博恩蒂姆·西索普汉塔冯

我是中国气象局的老朋友,多次参与了中老气象技术交流。当前,用户对气象和水文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短期、中期和长期天气预报,信息必须高度精准,并能准确确定其区域、强度和及时性等内容。

世界气象中心(北京)为老挝专门建立的定制化交互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以及设备,尤其是天气图分析、卫星云图分析以及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能够帮助老挝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和业务水平。双方交流合作使老挝气象水文局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举例来说,我们的一些技术人员参加过中国气象局在昆明、南京等地举办的短期和中期天气预报、农业气象、航空气象等领域的培训,切实提升了天气预报业务水平。

(作者:宛霞 叶奕宏 责任编辑:栾菲)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