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中国气象局印发《学习运用“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高质量推进2024年乡村全面振兴气象保障服务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从6方面明确14项具体任务。
一是聚焦“国之大者”,全力做好粮食安全气象保障。做好粮食、重要农产品生产全链条“伴随式、融入式”气象保障服务和农机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直通式气象服务;填补粮食安全气象保障短板,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智能气象节水灌溉服务技术推广应用、新一轮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试点、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等;联合国家金融监管等部门,开展农业气象金融研究与服务,为农牧业生产风险托底保障服务。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全力做好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升乡村气象灾害防御“硬实力”,增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气象观测能力,推进突发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制定灾害性天气对农村安全风险影响的空间分布地图;提升乡村极端天气防范应对能力,完善极端天气监测预警服务体系,探索开展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预估预警服务,完善以气象预警信息为先导的极端天气防御应急联动机制;完善乡村防灾减灾部门合作机制,推进部门间气象观测规划统筹和共建共享,加大与社会主流媒体合作。
三是精准施策,全力助力乡村“土特产”发展。强化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建设,引导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构建海洋牧场特色气象服务体系;做好特色农业产业气象保障,建立完善特色作物全生产周期关键节点农业气象指标和阈值体系,围绕特色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建立业务流程与规范,形成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等服务产品。
四是挖掘气候生态资源,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挖掘农业气候资源生态价值,开展农作物气候品质评价和预估,规范推进气候好产品品牌建设;打造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品牌,联合农业农村部制作全国优质农产品气候区划地图,策划助农直播,提高产品的市场转化能力。
五是趋利避害并举,助力保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充分发挥气象部门科技优势,做好定点帮扶和行业帮扶,助推农业降本增效;强化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充分挖掘重点帮扶县特色气候资源,助力产业发展。
六是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农业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水平。增强农业气象服务科技内涵,开展农业气象实况预报及灾害风险预警“一张网”关键技术研究等,强化农业气象人才培训;提升智慧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实施“农业气象+”赋能行动,将农业气象服务全面融入农业生产全产业链条,优化“智能网格预报+农业气象服务”业务流程。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气象保障服务。2月6日,中国气象局召开乡村振兴气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各地各级气象部门落实主动、互动、联动工作机制,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浙江省气象部门推进农业数字化改革和数字农村建设,发挥气象在“三农”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建成特色农业中心和农业服务联盟等。辽宁省气象部门正在积极筹建农业与生态气象研究院,打造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一流现代研究机构,提升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防灾减灾的气象服务保障的科技支撑能力。
(作者:王畅 责任编辑:颜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