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通过打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实现农业产业的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安吉以白茶闻名,具有打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特质与优势,可以辐射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将产业园建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打造科技创新与人才集聚的安吉样板。”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玉成,再次将目光聚焦乡村“土特产”。
一方水土产一方物。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依靠“两山”理论的创新实践,安吉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成功获得“中国白茶之乡”“中国第一竹乡”等美誉。
安吉白茶久负盛名。2023年安吉县乡村产业新增亿元以上开工项目13个,作为主导产业的安吉白茶产量达2300吨,产值达35.88亿元,帮助全县农民人均增收9960元。汪玉成表示,首创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气象观测站布局日益完善、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逐步开展……多年来,气象部门对安吉白茶的服务愈发精细、全面。
数据显示,在浙江省,通过气候品质认证的农产品更受消费者欢迎,附加值可提高10%以上。安吉县天荒坪镇天池茶场生产的安吉白茶,是全省首批进行气候品质认证的农产品,在通过认证当年,助力茶农增收20余万元。
同样,在安吉,一根翠竹能撑起百亿产业。汪玉成是土生土长的余村人,对家乡的土地和人民情感深厚。面对近年来毛竹产业发展低迷,在几番深思熟虑后,他带领村民对山林进行整体规划,创新发展生态竹笋、中草药、食用菌菇等林下经济,并通过电商平台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帮助每亩林地每年增收约4000元。
“天气气候对于竹产品的生产及粗加工影响较大。”汪玉成表示,毛竹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气象部门的参与和支持,“光照、温度、降水等都会影响林下种植菌类和药材的品质”。他希望气象部门能够更加紧密结合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生长周期,进一步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时效性。
在全球变暖下,极端天气频发。汪玉成希望气象部门能够将预报预警信息以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精准推送至茶农手中,更好地帮助他们在灾害性天气到来前做好应对准备,减轻损失。
此外,汪玉成还重点关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先行示范建设等问题。他建议,在加强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同时,加大全域乡村运营支持力度,让和美乡村建设成为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农村基础的实践路径。
(作者:刘丹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