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改革再深化 奋进新征程丨气象科技小院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5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支持科技小院扎根农村助农惠农。”这是继 2024年首次提出“推广科技小院模式”后,这一创新实践再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也意味着科技小院从基层创新实践上升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三农”工作与以往一样受到高度关注。3月3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称,600多篇涉农提案反馈大量社情民意。气象部门依托科技小院,为“三农”工作找到了新锚点——

春耕之际,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陆坪镇罗坳村的美丽乡村画卷。图/易盛武

海南:从“护航生产”走向“定义品质”撬动热带特色农业澎湃动能

海南气象部门以科技小院为支点,撬动起热带特色农业的澎湃动能。如今,当政策春风再至,这片土地上,特色农业服务正从“护航生产”向“定义品质”跃迁,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气象答卷。

保亭:红毛丹科技小院解密“黄金密码”

红毛丹原产于马来半岛,其生长对于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环境要求很高。而保亭红毛丹产量足、果实甜蜜的秘诀,首先藏在北纬18°的特殊气候里。保亭属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气候变化不大,长夏无冬,热量充足且无明显风害,符合红毛丹喜高温多湿的习性。

2024年6月,海南保亭红毛丹科技小院落地生根,由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气象局、海南大学保亭研究院与海南椰泽坊有限公司“三方共建”,联合开展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研究等内容,完善服务基础,助力红毛丹特色产业发展。这片土地,已成为全国红毛丹产业的“黄金地带”——从种质创新到产品研发,从田间管理到气候护航,科技小院用8个月时间,助力2024年度保亭红毛丹的产值突破5.4亿元。

此外,保亭县气象局全面开展科研攻关助力红毛丹品质提升,联合海南省气候中心、海南大学保亭研究院深入果园调研,结合红毛丹前期生长气象条件、现场勘察、品质抽样分析研判;联合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省气象服务中心编制保亭县红毛丹气候适宜性区划、台风暴雨灾害等级区划、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技术报告等;联合编制《红毛丹栽培管理技术》,进一步指导和优化本区域的红毛丹产业布局。

“‘事政企’三方互帮互助工作机制已优化固化,着力破解发展难题,精准发力打通堵点淤点,形成高效顺畅的问题解决闭环。”保亭县气象局副局长黄白坤介绍,科技小院的创建与运行,为当地打造红毛丹“金字招牌”提供了助力。

2024年12月,海南省红毛丹气象服务中心成立,推进红毛丹农业气象服务专业化、精细化和集约化发展。如今,红毛丹全生长周期的气象观测、特色作物产品品质差异的地理指纹特征和气候指纹特征分析、产地来源鉴别模型等科研攻关正在进行,将为气候数据、土壤数据等成果在保亭特色农业产品与地理标识和气候标识的适宜性评价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屯昌:果蔬科技小院的进阶之路

在海南岛中部的屯昌县,田野间一株株试验田中的酿造高粱在春风中舒展嫩叶,气象观测站的传感器实时捕捉着土壤温湿度变化。以“气候指纹”赋能特色农业的海南屯昌果蔬科技小院,正迎来成立后的首个春耕季。

自2023年11月启动筹建以来,这个由气象部门深度参与、多家机构共建的科技小院,正通过多项扎实的工作打造出一个海南科技小院“特色样板”,纸面上的蓝图正化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

2023年11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繁生物安全技术保障团队的专家来到屯昌气象局,构建“气候指纹”设想被首次提出;2024年1月,“酿造高粱CRO模块化育种”项目获批成立,为小院注入政策动能;5个月后,《海南屯昌果蔬科技小院申请表》正式提交,确立“气象+农业”双轮驱动模式,组建由华中农大、热科院等8家机构参与的专家团队。

在筹备的14个月里,科技攻关一刻不曾停止。气象工作者们开展全区气候指纹认证,提前布局农产品高品质发展,以气候赋能乡村振兴。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家申请了“海南屯昌酿造高粱CRO模块化育种验证孵化项目”,并一次次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研指导和科研工作。

如今科技小院建设步入正轨,未来,将锚定气象赋能特色作物高品质生产、助推屯昌热带特色果蔬增产增效模式创新、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等方面发展,立志实现“建立一个小院、入驻一个团队、辐射一个产业、示范农村一大片”的目标。

当科技小院扎根乡土,气象服务便不再是简单的数据推送,而是成为激活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生产力。(袁迎蕾 吴林训 姜清荣)

湖北:从“小院”走向“大市场” 产学研团队全链条赋能“七仙红”

“这一个园区,就能省下药剂、人工等费用约3万元。”3月伊始,湖北省迎来寒潮大风雨雪天气,位于孝感市孝昌县的湖北七仙红桃产业园内,基地负责人程琪告诉笔者,根据市气象局提前发来的重要天气提示信息,园区推后了给桃树杀菌的“清园”工作。

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信息,是气象助力孝昌血桃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21年,湖北省气象局乡村振兴工作队入驻孝昌县丰山镇丰和村后,省气象局联合七仙红园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同打造了孝感市首家科技小院——“湖北孝昌七仙红桃科技小院”,组建产学研专家团队,强化气象科技赋能,合力推动桃产业全流程、递进式气象服务机制建设。

“在科技小院的技术支撑下,我们研发选育和引进转化了特早熟、早熟、中熟、晚熟和特晚熟系列品种,不仅桃子早上市半个月,且采摘期从5月一直持续到12月,实现一桃卖三季 。”程琪介绍,以往红肉桃大产量上市的时间集中在6月,那时正值湖北梅雨期,对桃子的采摘、运输等都造成了极大影响。

2023年,气象观测设备在七仙红桃科技小院落户,气象工作者找准桃产业链过程中的气象关键因子和气象服务需求,为桃子的生长、采摘、运输等提供全育期的农业气象服务。有了新设施、新品种、新方法,桃子的品质和销路越来越好,该年度,七仙红林果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现年产鲜桃超6.7万吨,总产值约7000万元,户均增收6000元。

除此之外,湖北省气象部门参与到2024年桃产业链劳动技能竞赛“桃产业农业气象类题型”筹备工作中,为桃产业链工人及周边农户开展现代农业桃产业农业气象知识培训。

“从去年到现在,孝昌的降雨都很少,我们非常关注土壤水分对桃子生长的影响,气象局专门给我们加装了土壤水分监测仪。”程琪指着园区气象站内的“新成员”介绍,现在正值桃花的萌动期,如果缺水将不利于桃花的正常授粉,也会影响后期果实的膨大,从而产生畸形果。此外,通过气象站旁的屏幕,各种气象数据可以更加直观地呈现,有利于基地工作人员在避免浪费的前提下合理灌溉。

2025年,湖北省气象局批复成立“桃气象服务中心”,并将七仙红桃科技小院作为实训基地。“在科技支撑下,越来越多品质优秀、甜美多汁的‘孝昌血桃’,将从这个‘小院’出发,走向更大的市场。”展望未来,程琪信心满满。(唐悦 张鑫

气象科技小院: 赋能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孔锋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倡导“推广科技小院模式”,2025年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支持科技小院扎根农村助农惠农”。当前,科技小院模式逐渐成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政策,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注入强大动力。

依托科技小院,气象为农服务等工作找到了新锚点。精准的气象监测借助小院“嵌入式”服务模式落入农村——小院里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可实时监测气温、降水、光照、风速等气象要素。丰富的农业、气象数据成为科研数据的来源和决策的支撑——有的小院结合当地农业特点和气象历史数据,积极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既为农民提供科学的风险防范建议,也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例如河北曲周气象科技小院制定了完善的农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在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研发与推广上,小院同样成了前沿试验田——技术“土生土长”,成果就地应用,切实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小院还通过开展气象科普知识讲座、组织应急演练等活动,帮助提升农民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深挖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凝练科技攻关问题、促进科研业务融合、实施“融入式”农业气象服务……气象科技小院扎根沃土,拔节生长,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科技引擎。

未来,气象科技小院建设在扩大覆盖领域的同时,着重从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成果、社会服务成效等多维度上提质。科技小院之间可持续加强交流,建立科技小院联盟或联合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比如共享科研设备、交流科研成果、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等。同时小院可以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的协同创新,更多地争取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的指导与支持,打造“气象科技小院”数字平台,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企业投入资金和市场渠道,政府给予政策保障和资源协调,形成强大合力,实现多部门数据整合与协同响应。小院也可以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如从农业生产向农村生活、生态文明、文化发展等领域延伸,深度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文化产业发展等项目。如在农村生活方面,关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如参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改善等项目。在生态领域,加强对农村生态系统的研究和保护,开展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在文化方面,挖掘和传承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如发展乡村特色文化旅游等。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小院的投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气象科技小院建设。(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

各地“小院”在干嘛?

云霄:多部门共推枇杷气象科技小院建设

为深入推进福建云霄枇杷气象科技小院建设,近日,省级科技特派团队到和平乡棪树村调研气象科技小院建设。调研组一行到优质新品种枇杷基地、枇杷科技展览馆进行实地调查,并就加快推进小院建设开展研讨。

后续,小院将结合云霄气候资源优势,按照“改品种、强品质、创品牌、提品位”的总体要求,加强新品种枇杷种植管理。还将加大科研投入,落实“气象—农业—高校—省科研院所—乡镇—枇杷企业”多部门协同合作机制,共建多种模式、多元投入的枇杷气象服务“产学研用”示范基地。此外,小院将针对枇杷生长发育关键期气象条件影响开展分析研究,联合开展枇杷物候期智能识别技术,推进枇杷气象服务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升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增动力添活力。(方文维)

铜川:召开大樱桃气象科技小院联席会议

日前,陕西省铜川市气象局牵头召开铜川大樱桃气象科技小院联席会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果业研究发展中心、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协、市果业发展中心、人保财险、樱桃种植企业等部门、企业领导专家共20余人参会。

此次会议是铜川大樱桃气象科技小院成立以来召开的首次联席会议,将进一步健全小院运行机制,提升小院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能力。

会上宣读了《铜川大樱桃气象科技小院联席会议制度》,介绍了小院工作开展情况及2025年工作计划,会上开展《樱桃栽培技术与气象因子》专题知识讲座,讲授了大樱桃产业的发展历程、不同樱桃品种种植与栽培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樱桃保护地栽培关键管理技术等内容,进一步深化和巩固了科技小院创建成果。

后续,小院将持续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科技力量,在合作共赢中播下科技“好种子”、培育科技“好苗子”、结出科技“好果子”,书写铜川大樱桃气象科技小院的新篇章。(吴宁 袁潇铭)

泗县:金丝绞瓜气象科技小院助力特色产业增收

安徽泗县金丝绞瓜气象科技小院依托大田智慧农业示范园,通过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为金丝绞瓜产业注入智慧农业新动能。

小院在种植区布设高精度气象观测站,实时监测关键气象要素,结合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种植建议。

小院实现了“科研+农业+气象”三位一体发展路径,形成了“科研指导+现场示范+农户培训”的服务机制,针对金丝绞瓜的生长周期制定完整服务方案:春季指导适时播种,避开低温寒潮;夏季通过滴灌技术减少蒸发损失;采摘季精准预报晴雨天气,助力农户选择最佳采摘时机。

预计服务可覆盖全县近3000亩种植面积,帮助农户增收15%以上,推动产业品牌化建设。小院还与龙头企业合作,完善全产业链,进一步提升金丝绞瓜的市场竞争力。(李瑞)

长顺:气象科技小院扎实做好油菜关键期春管

2月27日,贵州省长顺县气象局联合县农业农村局气象科技小院专家到代化镇代化社区摆岗坝油菜制种基地,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

眼下正是油菜抽薹开花的关键时期,油菜掐薹技术是油菜杂交制种种子纯度质量控制系统中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通过掐薹技术,可以使油菜的生长周期延长7至13天,从而延长花期。

气象科技小院专家结合当前油菜长势,与农户面对面,提醒利用未来一周晴好天气做好油菜春季管理农事活动,详细讲解油菜掐薹技术及各种油菜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方法,以此提高油菜成活效率,促进油菜增产增收。

据悉,长顺县油菜制种面积达2万亩,其中代化镇油菜制种面积560余亩。县气象局将加强与县农业农村局联合会商,及时发布气象信息,切实提高油菜制种产业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农民稳定增收,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梁正文)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