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服务

国家人工影响天气协调会议制度办公室明确2024年工作要点
多部门协同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5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4月25日,记者从国家人工影响天气协调会议制度办公室获悉,2024年,各相关部门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保障粮食安全、助力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业务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夯实人才支撑、健全安全监管体系等多项重点工作,协同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

  各相关部门将共同围绕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强化关键农时增雨抗旱、防雹减灾作业服务;聚焦“三区四带”(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的重点生态区、重要水源区等,提升生态保护修复型作业水平;充分利用风云气象卫星、雷达等,完善“天基—空基—地基”云水资源立体探测系统;增强作业能力水平,推进国家级、区域级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不断探索大型无人机等作业新手段;加强部门内外合作,共同推进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链条,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针对不同地理环境和天气气候背景条件开展人工增雨(雪)、防雹等科学试验,并持续优化试验环境;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团队、高层次人才队伍和专业队伍建设;强化安全监管,持续提升安全作业能力和水平。

  各成员单位还将继续加大对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构建支撑保障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合力加强科普宣传,推动国家人工影响天气协调会议制度作用进一步发挥。

  据悉,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等相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等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依托国家人工影响天气协调会议制度,凝心聚力为持续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2023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制不断健全,能力建设成果不断显现:云水资源立体探测能力显著提高,作业装备现代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指挥调度和协同作业水平整体提升,科技和人才支撑持续夯实,安全监管体系日益健全,人工影响天气集约化、研究型、安全性、融入式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年我国人工增雨(雪)影响面积约505万平方公里,人工防雹保护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减少经济损失109亿元,为抗旱减灾、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生态修复和保护、森林草原防灭火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者:叶奕宏 责任编辑:张明禄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