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服务

汇聚智慧与合力 共同把脉亚洲气候
——写在亚洲区域气候监测、预测和评估论坛举办二十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0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5月9日,山东青岛迎来一场盛事——第二十届亚洲区域气候监测、预测和评估论坛(以下简称“论坛”)。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集中研讨气候监测、预测、影响评估以及气象防灾减灾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动态。

亚洲区域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节差异显著,气象灾害频发,其中旱涝、热浪和热带气旋灾害最为显著。为加强亚洲区域气候监测、预测、评估,2005年论坛应运而生,每年举办一次,今年是论坛举办的二十周年。

二十年来,围绕促进亚洲区域及跨区域气候业务和服务交流合作的宗旨,论坛为亚洲区域各国和世界其他气候业务中心相互学习、共同交流季节预测经验搭建起广阔的沟通平台。世界气象组织(WMO)二区协(亚洲)会员和国际合作伙伴也以此为契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论坛广泛分享智慧和经验,加强互利合作,推动区域气候服务和研究深入开展、助力知识技术共享。

与此同时,论坛对WMO二区协(亚洲)会员国家气象水文部门(NMHS)及中国气象局相关气候业务人员进行业务和科研培训,为共同发展注入更多人才新动能。

迄今为止,论坛参与者覆盖50个国内外运行/研究机构;6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名嘉宾与会交流研讨,其中包括WMO二区协(亚洲)32个国家和地区;140名青年科学家接受培训;130余场特邀讲座成功举办……

论坛作为WMO区域气候展望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聚集各国(地区)专家智慧,通过交流与研讨,形成亚洲区域夏季气候预测结果,并提供给WMO。多年来,论坛在促进亚洲地区气候业务、服务和科研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让WMO尤其是WMO二区协(亚洲)会员受益颇丰,切实为降低气象灾害风险、保障人民安全福祉作出了突出贡献。

北京气候中心(BCC)作为WMO2009年认定的亚洲区域气候中心,已经连续20年成功举办该论坛,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得到了WMO的高度肯定,并作为样板推荐给其他区协,在全球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据了解,在论坛框架下,中国气象局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气象水文部门合作开展区域气候变化、季节气候预测等方面研究,开发针对东南亚、南亚和中亚地区的气候应用产品。北京气候中心自2010年开始根据用户需求不断改善和更新气候服务产品。

人类刚刚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平均气温、海表温度打破历史纪录。在此背景下,气候监测、气候预测、跨学科研究的意义更加突显,加强政府、组织与科学家之间合作也尤为重要。

论坛将切实响应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进一步在沟通气候监测及预测评估方法进展,促进有关气候预测和服务的最新专业知识、技术、信息共享, WMO二区协(亚洲)的全球长期预报产品中心和区域气候中心多模式集合预测解释和应用等方面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为区域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张培群、孙源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刘淑乔 责任编辑:张林)

相关新闻: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