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需求无尽 服务不止

气象情倾“三农” 农民笑声灿烂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5日 来源:央视新闻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建忠 通讯员 刘晓雷 张金萍

  “未来几天天气晴好,但是别着急收玉米。气象局的专家说了,玉米适时晚收,能显著增加产量、提高品质,而且不用任何投入......”9月27日上午8点,设在河南省叶县夏李乡油坊头村的大喇叭响了起来,气象信息员、村副书记罗时兴的声音在村子上空回荡。

  村民王水山在家里一边吃早饭一边侧耳聆听。“俺村这气象大喇叭功能既多又实用。不但及时发布气象信息、灾害预警信号、如何防御,还给把农业生产技术、农情信息、咋样科学种田的知识送到了田间地头。”提起气象大喇叭,王水山深有感触地说:“有了这个大喇叭帮助,俺种地心里更有底了。”

  据了解,经过岗前培训,目前叶县587个行政村村村都有像罗时兴一样的气象信息员。

  据叶县气象局局长王梅英介绍,叶县是农业生产大县,小麦、玉米是传统的优势作物,常年种植面积90多万亩万亩,粮食生产的丰欠直接关系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和农民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叶县气象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气象为三农服务不动摇,围绕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建设覆盖广泛的农村气象信息发布传播网络,对于信息的及时发布至关重要。叶县拓展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发布渠道,通过电视、手机短信、“12121”信息电话、气象大喇叭等多种渠道传递气象服务信息,做到至少有一种手段能将气象预警信息送达每个村组,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科学安排生产。

  叶县田庄乡蔬菜示范园区有大棚面积11000余亩,亩产值达2万余元,亩均利润9000元左右。今年1月11号出现了大风天气,县气象局提前准确发布预警信息,菜农及时采取措施防风,蔬菜大棚没有遭受损失。田庄乡福旺蔬菜合作社经理王福生感激地说:“县气象局真是俺农业生产的‘保护神’啊!”

  紧紧围绕粮食生产大局,抓住“三夏”、“汛期”、“三秋”等关键农时季节,叶县气象局分析天气形势,提出生产性建议,为县委、县政府指挥农业生产提供雨情、农情、墒情等气象决策依据,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同时为抗旱救灾、畜禽疾病防治、森林防火、植树造林、重大社会政治活动等提供气象保障服务。

  叶县气象局与农业植保部门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行病虫害观测和防治。县气象局组建由技术人员组成的指导组,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给农民免费发放技术资料,面对面的进行技术指导,开展巡回服务。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开展小麦、玉米等作物生长调查,向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提出针对性生产建议,为确保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2007、2008、2009、2010年叶县连续四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突破60万吨。

  此外,为了积极落实现代农业气象发展的要求,叶县气象局围绕特色农业量身定做搞特色服务。通过调查,叶县气象局确定了桃为特色农业观测对象。近两年来,技术人员人员按时观测,准确记录数据,及时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指导。今年叶县桃农获得了大丰收,亩均效益达到12000—15000元。该县城关乡韩丰村优质果品区桃农程要峰一说今年的大丰收,脸上乐开了花,“有了气象局这个坚强的后盾,今年才能大丰收,俺以后发展桃树种植更有信心了”。

  为使气象预报更准确、及时,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叶县气象局不断优化完善农业气象监测系统。目前全县已布设14个GPRS乡镇自动雨量站、3个四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1个自动气象站和1个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站,实现了实时监测,及时获得雨情汛情信息,精细化区域探测正在形成,做到快速上报,提高了应急反应能力。同时,积极推进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目前集气象信息服务、人影炮站、四要素自动站、自动土壤水分站为一体的夏李乡多功能气象信息服务站已建成投入使用,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和好评,实现了气象服务信息进村入户到田间,打通了气象防灾减灾的最后一公里。

  (载《中国气象报》)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