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田培龙 徐德力
始建于1932年8月1日的泰山气象站位于海拔1534米的泰山之巅,不仅是山东省海拔最高的气象站,也是我国建站最早的高山气象站之一。
日前,笔者走进泰山气象站地面测报值班室,桌上堆放着厚厚的观测规范和技术规定,一名中年男子正伏案工作,他就是在泰山气象站工作了19个年头的气象站副站长赵勇。
以勇气与智慧克服艰险
火红的日出、苍茫的云海、神奇的雾凇、蜿蜒盘旋的山路,泰山之巅在游客眼中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然而对于气象工作者来说,却是恶劣的工作环境。夏天多雾潮湿,冬天风大严寒,多年的高山生活使赵勇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
一年冬季,漫天大雾笼罩了泰山,风速达到了30米/秒,夜间气温骤降至-20℃。风感应器上结了厚厚的雾凇,停止了转动,无法取得正常数据。若不尽快清除,参与全球观测资料交换的泰山风资料将缺测。而要清除雾凇,必须在狂风中爬上22米高的风塔。
房间外,山顶的狂风吹得风塔左摇右晃。赵勇穿上棉衣,戴上棉帽,拿着手电筒,开始了风雪中的艰难攀登。手冻僵了,他就用胳膊肘钩住梯子。左摇右晃的铁塔踏梯上结了厚厚的冰,他必须先敲掉上一层积冰才能继续攀爬,稍不留神就会失足跌下。赵勇用了近半小时才爬到塔顶,清理完雾凇下来时,他的帽子、衣服、眉毛上都已经是白花花的一片。看着数据恢复正常,他浑然忘记了刚才的危险。
2007年,赵勇带领同事反复试验,成功研制了风感应器自动加热装置,并获国家专利,彻底解决了冬季风感应器被雾凇冻住的难题。从此,泰山站的观测人员也不再有人工清除雾凇的危险。
用汗水和信念演绎爱的内涵
工作在国家著名旅游区,赵勇知道,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气象人的形象。山上医疗条件不佳,遇有游客身体不适,常常无法及时治疗。赵勇为此在宿舍里准备了药箱,里面装着许多常备药物,每当有同事或游客身体不适时,他总能及时提供药物缓解病痛。
有一次,一名住在气象宾馆的外地游客不小心摔倒,跌破了膝盖。赵勇知道后,马上拿来纱布和碘酒,亲自给游客包扎好。
赵勇还担任着泰山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义务解说员,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泰山气象站的历史和气象知识,宣传气象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从各个角度把气象理念渗透给每一位到泰山旅游的人。赵勇还多次参加捐资助学、义务献血等各种公益活动。
2012年3月,在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等7部门联合主办的“山东好人·每周之星”评比活动中,赵勇被推举为首期敬业奉献之星候选人,并获得“山东好人”称号。
(责任编辑:叶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