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汛产生的条件及危害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04-01-06
分享到:0

  2003年12月下旬,我国北方地区的气温持续下降,黄河上游的内蒙古、宁夏河段出现了大范围的凌汛。在黄河宁夏段,三分之一的河面被冰凌所覆盖,冰凌前后绵延了170多公里,占到了黄河宁夏段总长的近一半,而且,这些冰凌的厚度大都在五六厘米左右,大的足有半个篮球场大小。这些冰凌对沿途的桥梁构成了威胁。为了确保安全,宁夏已经对当地的浮桥进行了管制,只在每天中午气温回升以后,才会开放数小时。在黄河内蒙古段,一些河段甚至出现封冻,阻塞了河道,致使冰凌拥堵的情况比较严重,一些河段甚至出现了漫溢险情。当地政府还紧急调集了两万多条沙袋,100多名抢险队员在沿途护坝,确保凌汛期间黄河大堤的安全。冰裂为凌,水涨为汛,洪水推动冰凌,组成了凌汛。显然,凌汛是江河中的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现象。

  产生凌汛的自然条件取决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河道形态。在高寒地区,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在河道形态呈上宽下窄,弯曲回环的地方出现严重凌汛的机会较多。通常将冰冻的江河开封“苏醒”叫开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河冰都斯斯文文地解冻,让河流顺利开河,有时候解冻来得很快,特别是气温猛升或水位暴涨,大块冰凌汹涌而下,这样就容易造成凌汛。科学家们给这两种河流开河方式起了很有趣的名字,对于慢慢解冻的开河方式叫“文开河”,对于迅速解冻容易引起冰凌的开河方式叫“武开河”。不难看出,江河由南向北的流向,是造成“武开河”特定的地理因素。冬季,下游降温早,先结冰。下游结冰后,冰层产生了阻水作用,过水断面缩小,影响了泄水能力。这样就把一部分水憋在上游河道,水位随之升高。春季,处于低纬度的上游升温早,开河由上而下进展。当上游的冰水向下游传播时,遇上较窄河段或河道转弯的地方往往被卡住,加上下游仍在“沉睡”中的坚硬厚实的冰层的阻挡,使得冰凌沿河道横向堆积,犹如一道拦河大坝(称为冰坝),它截拦了大量冰水,使水位迅猛上涨,以致造成漫滩。冰借水势,水助冰威,冰凌前哨,更如一台巨型的推土机,势不可挡,会使下游堤防及其附近的建筑物、耕地等受到严重摧残,特别是冰凌对桥墩威胁最大。因此,从凌汛缘自于下游回暖迟于上游方面看,在冬末春初是常会发生凌汛的。我国黄河及其以北的一些较大河流,都有可能在冬末春初发生凌汛。

  黄河上游从宁夏到内蒙古的河套段和下游在山东入海的地方,由于河段北流,经常出现凌汛。黄河山东河段,从1875年到1938年的63年间,发生过74次凌汛决溢,给两岸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

  松花江是我国第二条盛发凌汛的河流。依兰县以下几乎年年出现冰坝,历年最高水位的30%-50%出现在凌汛期间。

  不难看出,气温变化是形成凌汛的根本原因,因此,做好天气预报,并按照预报事先做好防凌汛准备工作,就可以减轻或避免凌汛带来的损失。 (来源于2004年1月6日《中国气象报》 作者:汪勤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