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时节话凌汛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08-04-01
分享到:0

  几日,随着气温升高,黄河迅速全线解冻。

  据了解,去冬今春,黄河内蒙古段封河720公里,由于封冻晚,首封位置不利,河槽蓄水量超过多年均值的30%以上,黄河水位多次创出历史最高纪录,防凌形势严峻。3月20日凌晨,黄河内蒙古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奎素段黄河大堤发生溃堤,经过当地军民日夜抢修,3月25日,溃口堵复。

  点击黄河凌汛

  冬日黄河千里冰封,顿失滔滔之势。可平静冰盖下的母亲河却在不断积蓄着彭湃而出的力量,这可怕的力量——凌汛总是伴随着春天的温暖而暴发。

  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冰凌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最终漫滩或决堤,称为凌洪。通俗地说,就是水表有冰层,且破裂成块状,冰下有水流,带动冰块向下游运动,当河堤狭窄时冰层不断堆积,造成对堤坝的压力过大,即为凌汛。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

  黄河干支流每年冬季都有程度不同的冰情现象出现。黄河凌汛突发性强、防范复杂、抢险艰难,一向有“伏汛好抢,凌汛难防”、“凌汛决口,河官无罪”之说,就是向人昭示着黄河凌汛其特殊的复杂性,历史上多次凌汛决口时,“天寒地冻,水鼓冰开,冰水齐下,冰摧浪涌,冲堤溃坝,势不可挡”,给黄河两岸人民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据不完全统计,内蒙古段解冻开河期,历史上年年均有程度不同的灾害发生,平均两年就有一次。黄河下游凌汛在历史上曾以决口频繁、危害严重、难以防治而闻名。据不完全统计,自1883年至1936年的54年中,就有21年凌汛期发生决口。

  黄河凌汛的成因

  凌汛是地处较高纬度地区河流的特有水文现象。黄河河道自上而下近乎呈“几”字形,在宁夏至内蒙古河段、河南至山东河段为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因而黄河凌汛多发生在宁夏、内蒙古和山东河段。主要是受气温、水温、流量与河道形态等几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的。

  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纬度河道冷得晚,回暖早,零下气温持续时间短;高纬度河道冷得早,回暖晚,零下气温持续时间长。相应的冰情变化规律也就是低纬度河道封冻晚,解冻早,封冻历时短,冰薄;高纬度河道封冻早,解冻晚,封冻历时长,冰厚。如某一河段因气温升高或流量增大而开河时,融冰水加河槽蓄水挟带大量冰块急剧下泄,而下河段可能因气温差异尚未解冻,在上游来水的动力作用下,水鼓河开,形成冰坝阻塞河道,致使水位陡涨,甚至漫滩偎堤,造成严重的凌汛灾害。

  防凌的文攻武略

  当大地回春,气温升高时,河里的冰开始融化,分解的冰块随河水向下流动,河流开封。但并不是所有冰块都平安无事地解冻,有时候解冻来得很快,特别是气温猛升或水位暴涨,大块冰凌汹涌而下,这样就易造成冰凌。

  水利上人们给河流的开河方式起了两个名字,一个叫“文开河”,一个叫“武开河”。慢慢解冻的开河,叫“文开河”,这种开河方式一般危险性较小;迅速解冻易引起冰凌的开河叫“武开河”,这种开河危险性较大。由南向北的河流由于温差影响特别容易发生武开河。当上游已是春光明媚,下游还是冰封千里的时候,融水带着冰凌顺流而下,时而阻塞,水位抬高,时而溃决,横冲直撞,使下游冰层遽然胀破,于是就形成巨大的冰排,向下猛冲,造成严重的凌汛。 (来源于2008年4月1日《中国气象报》作者:郑菲 杨淑萍)